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游灵鹫寺赏析

游灵鹫寺

元末明初 · 徐贲
香林竹树疏,灵鹫古僧居。
净几陈斋器,名函贮梵书。
澄观诸相外,幽咏六时馀。
每到成清坐,尘根亦自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灵鹫寺的所见所感。首句“香林竹树疏”,以清幽的环境起笔,展现出寺庙周围竹林稀疏,香气四溢的景象,营造出宁静的氛围。接着,“灵鹫古僧居”点明了地点,灵鹫寺历史悠久,僧人在此修行,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净几陈斋器,名函贮梵书”两句,细致描绘了寺内的生活场景,洁净的几案上摆放着供僧人日常使用的器具,珍贵的梵文书籍则被精心收藏在名贵的函套中,体现了僧人们严谨的修行态度和对佛法的尊重。

“澄观诸相外,幽咏六时馀”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在这里能够超脱世俗,专注于观察事物的本质,同时在六时(指一天的二十四小时)中进行深沉的吟咏,寓含了对时间的珍视和对禅修的执着。

最后两句“每到成清坐,尘根亦自除”,诗人通过每次静坐,达到了心灵的净化,连带去除世俗的烦恼,表达了对佛教禅定境界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佛寺生活的敬仰与感悟。

词语解释

尘根的意思:佛教以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根尘相接,便产生六识,导致种种烦恼。 南朝 梁 萧统 《开善寺法会》诗:“尘根久未洗,希霑垂露光。” 唐 王维 《为人祭李舍人文》:“旷无浄染,顿离尘根。” 宁调元 《燕京杂诗》之六:“不浄尘根多懊恼,转移恩怨太分明。”...

梵书的意思:(1).梵字。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定婚店》:“ 固 步覘之,不识其字;既非虫篆八分科斗之势,又非梵书。”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五:“﹝ 浄曇 ﹞以 宸奎阁 所藏 仁宗 御书诣行在。所献书凡五十三轴,字体有三:一曰真书,二曰飞白,三曰梵书。”(2).指佛经。 元 子温 《题画》诗:“曾向流沙取梵书,草龙珠帐满征途。”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梵书多鬻於 昭庆寺 。书贾皆僧也。”...

灵鹫的意思:(1).山名。在古 印度 摩揭陀国 王舍城 之东北,梵名 耆闍崛 。山中多鹫,故名。或云山形像鹫头而得名。 如来 曾在此讲《法华》等经,故佛教以为圣地。又简称 灵山 或 鹫峰 。《古诗类苑》卷一○二引 晋 庐山 诸道人《游石门》诗序:“ 灵鷲 邈矣,荒途日隔。”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钦鹿野之华苑,羡 灵鷲 之名山。”自注:“ 灵鷲山 ,説《般若法华》处。” 唐 刘禹锡 《送义舟师却还黔南》诗:“常説 摩围 似 灵鷲 ,却将山屐上丹梯。” 清 谭嗣同 《怪石歌》:“不然 天竺 亡 ...

六时的意思:(1).攻伐他国的六种时机。《逸周书·武纪》:“伐国有六时、五动、四顺。间其疏,薄其疑,推其危,扶其弱,乘其衰,暴其约,此谓六时。”(2).佛教分一昼夜为六时: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乃起九层砖墖,形相巍然,六时虔拜。” 吴兆宜 注:“《龙树十住论》:菩萨昼夜各有三时,於此六时礼拜十方诸佛。”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六时合成一日一夜,昼三夜三。” 唐 李商隐 《题白石莲华寄楚公》诗:“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清 ...

僧居的意思:僧舍;佛寺。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身荣难忘借僧居,愁来犹记题诗处。”...

香林的意思:(1).花木林。 南朝 宋 沉怀远 《南越志》:“ 盆元县 利山 上多香林。”(2).禅林。 唐 储光羲 《题眄上人禅居》诗:“江流映朱户,山鸟鸣香林。” 唐 高适 《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诗:“徘徊龙象侧,始见香林花。” 刘开扬 笺注:“香林称佛寺。” 宋 苏轼 《赠诗僧道通》诗:“香林乍喜闻薝卜,古井惟愁断轆轤。”...

相外的意思:犹见外,当外人看待。《醒世姻缘传》第八一回:“既是 童奶奶 吩咐,俺们不敢相外,扰三钟。”...

诸相的意思:佛教语。指一切事物外现的形态。《维摩诘所说经·弟子品》:“法常寂然,灭诸相故。” 唐 李邕 《五台山清凉寺碑》:“示立诸相而无所立,广度羣生而无所度。” 唐 高适 《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诗:“香界泯羣有,浮图岂诸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