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郑佥判取苏黄门图史园囿文章鼓吹之语为韵见贻辄复赓载(其八)赏析

郑佥判取苏黄门图史园囿文章鼓吹之语为韵见贻辄复赓载(其八)

宋 · 方岳
他山有高梧,摵摵入凉吹。
物情竞趋新,不觉失故翠。
吾生夫何如,坐为有身累。
青山久蹉跎,白发竟憔悴。
平生老瓦盆,笑我识丁字。
为言已衰迟,有口不如醉。
醉中当自知,生世略如寄。
何为争市朝,以死博一愧。
一杯为引满,遂及二三四。
颓然乎林间,客去吾欲寐。

注释

他山:远方。
高梧:高大的梧桐。
凉吹:清凉的风。
物情:世间万物。
竞趋:追求。
故翠:旧时的翠绿。
身累:身体的牵绊。
蹉跎:长久未实现。
憔悴:容颜衰老。
老瓦盆:粗陋的瓦盆。
识丁字:识字。
衰迟:年事已高。
醉:沉醉。
生世:人生。
略如寄:暂居于此。
争市朝:争夺尘世浮名。
一愧:一丝羞愧。
引满:满杯。
二三四:再饮三四杯。
颓然:疲惫。
欲寐:想入睡。

翻译

远方有棵高大的梧桐,飒飒作响带来清凉的风。
世间万物都追求新的事物,不知不觉中失去了旧时的翠绿。
我的人生又如何,只因有了身体的牵绊。
长久以来未能亲近青山,白发却悄然增添,容颜憔悴。
一生中那些粗陋的瓦盆,嘲笑我仅识得些许文字。
他们说我年事已高,言语无力,不如沉醉其中。
在醉梦中或许能明白,人生就像暂居于此。
为何要争夺尘世浮名,用生命换取一丝羞愧。
举杯邀满月,一饮再饮至三四杯。
疲惫地隐于林间,客人离去,我只想沉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和超脱心境。开篇“他山有高梧,摵摵入凉吹”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林景象,其中“梧”字指代树木,而“摵摵”则形容微风轻拂之声,营造出一片静谧氛围。诗人通过这种环境描写,表达了对远离尘世喧嚣的向往。

接着“物情竞趋新,不觉失故翠”反映了世间万物都在追求更新更好的状态,而诗人自己却不为此所动,保持着一份超然。这里的“故翠”暗指旧友或旧时的生活,而诗人的态度是淡漠,不再执着。

“吾生夫何如,坐为有身累”则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状态的思考,认为自己的身体就像是一种负担。这种思想表达了一种超脱物欲、解脱世俗羁绊的情感。

“青山久蹉跎,白发竟憔悴”中,“青山”象征着时间的长久,而“白发”则是岁月流逝的明证。诗人通过对比,抒发了对生命易逝和年华匆促的感慨。

“平生老瓦盆,笑我识丁字”一句,通过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往生活的看法,那种简单朴素的日子如同老旧的瓦盆,而世人却只看到他懂得“丁字”,即文学知识,这里有着自我解嘲的情绪。

“为言已衰迟,有口不如醉”则是诗人对语言表达的无力感和倾向于通过饮酒来逃避现实的态度。在这里,“为言”即是说话、写作,已经变得力不从心,而选择了饮酒作为一种解脱。

“醉中当自知,生世略如寄”这两句,诗人借醉酒之际的放松来表达对生命短暂无常的认识。生命就像是一次短暂的寄居,不必过于执着。

“何为争市朝,以死博一愧”则是对那些为了名利而拼搏到最后的人生态度表示不屑。诗人认为,如此生活毫无意义,不如选择一种超脱的方式来看待生命。

“一杯为引满,遂及二三四”描绘了诗人饮酒的场景,通过不断举杯来表达对生命的享受态度。

最后,“颓然乎林间,客去吾欲寐”则是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宁静与安详。当外界的喧嚣离他而去,他便愿意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之中,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淡看名利以及享受生命本身的态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