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元旦掩室示诸子时年六十六赏析

元旦掩室示诸子时年六十六

明 · 成鹫
行年未到六十六,慎勿笑人指爪曲。
而今而后吾免夫,从此馀生易知足。
去岁新年忙鹿鹿,今岁新年快幽独。
一间茅屋一个僧,一炷旃檀一寸烛。
一声清磬一卷经,一碟黄齑一椀粥。
造物于我良厚哉,同住同来受清福。
自誇有褐不须裘,何须得陇更望蜀。
当今大人不重贤,当今小人不信天。
当今学人不学律,当今禅人不会禅。
时来移气复移体,自谓古佛堪齐肩。
门庭喧喧炙手热,盲龟跛鳖争垂涎。
我欲为此自不难,面庞有血囊无钱。
汝曹脚跟未点地,二者居一随经权。
若云未能免俗聊复尔,不忍尽弃其学而学焉。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成鹫在六十六岁时所作,题为《元旦掩室示诸子时年六十六》。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与知足,以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讽刺。

首句“行年未到六十六”,诗人以自嘲的方式,暗示自己还未达到人生的某个重要阶段。接着,“慎勿笑人指爪曲”一句,提醒人们不要嘲笑别人的缺陷或不足,体现了诗人对人性的理解和宽容。

“而今而后吾免夫,从此馀生易知足。”诗人表示从今以后,他将更加珍惜生活,满足于简单的生活状态。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生活场景:一间简陋的茅屋,一位孤独的僧人,一柱香,一盏烛光,一声清磬,一本经书,一碟黄菜,一碗粥。这种简朴而宁静的生活,让诗人感到造物主对他十分厚待。

“自誇有褐不须裘,何须得陇更望蜀。”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物质追求的淡漠,认为拥有简单的衣物已经足够,不必追求更多。接下来的几句则讽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大人不重视贤能,小人不信奉天道,学者不遵循律法,禅者不懂禅理。诗人认为这些现象反映了社会的混乱和道德的沦丧。

“时来移气复移体,自谓古佛堪齐肩。”诗人提到社会风气的变化,以及个人在其中的适应与变化,自比为古佛,表达了对自身修为的自信。然而,随后的描述揭示了社会的浮躁与功利,许多人为了名利而争斗,而诗人却选择坚守自己的生活方式。

最后,“我欲为此自不难,面庞有血囊无钱。”诗人表示,实现这样的生活并不困难,但缺乏足够的经济支持。他提醒年轻人,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不能盲目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比、讽刺和自省,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同时也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个人修养的重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