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悼子四首(其二)赏析

悼子四首(其二)

清末民国初 · 金武祥
忆儿堕地时,雷雨当初生。
骨格自岸异,岂独徵啼声。
口授五言诗,牙牙记诵清。
三岁绕地走,不假扶持行。
肃客知拱揖,辄复问姓名。
崭然露头角,见者誉聪明。
蠢婢惯提抱,相依尤有情。
泥中偶遭挞,趋救不顾身。
平时琐屑事,一一难缕陈。
岂其具夙慧,来去自有因。
只益父母悲,痛惜相交并。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金武祥所作的《悼子四首》中的第二首,以深情的笔触回忆了儿子从出生到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充满了对儿子的爱与怀念。

开篇“忆儿堕地时,雷雨当初生”,诗人回想起儿子降生的那一刻,仿佛雷雨交加,预示着新生命的到来。接着,“骨格自岸异,岂独徵啼声”描绘了儿子与众不同的天赋与特质,不仅体现在啼哭的声音上,更在于他独特的性格与潜力。

“口授五言诗,牙牙记诵清”描述了儿子在幼儿时期便展现出对语言的敏感和记忆能力,能够清晰地背诵简单的诗句。这不仅是对儿子智力的赞美,也体现了家庭教育的用心。

“三岁绕地走,不假扶持行”展现了儿子成长的速度与独立性,三岁时就能自由奔跑,无需他人扶持。这一段描绘了孩子成长的自然流畅,以及父母内心的喜悦与骄傲。

“肃客知拱揖,辄复问姓名”表现了儿子在社交场合的礼貌与好奇心,小小年纪便能向客人行礼问好,表现出良好的教养与求知欲。

“崭然露头角,见者誉聪明”赞扬了儿子的聪颖与独特之处,让见到的人都赞叹不已。这不仅是对儿子个人才能的肯定,也是对家庭教育成果的认可。

“蠢婢惯提抱,相依尤有情”通过对比,强调了母亲对儿子的深厚情感,即使在日常琐碎的照顾中,也能感受到母爱的温暖与无私。

“泥中偶遭挞,趋救不顾身”描绘了一次意外事件,母亲不顾自身安危,迅速赶来救助儿子,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畏。

最后,“平时琐屑事,一一难缕陈”表达了对儿子成长过程中无数细节的怀念,这些小事难以一一列举,却都承载着父母的爱与关怀。

“岂其具夙慧,来去自有因”提出疑问,是否儿子自幼便具备了某种智慧或天赋,这一切的发生都有其内在的原因。

“只益父母悲,痛惜相交并”表达了对儿子离世的深切哀痛与惋惜,儿子的离去让父母倍感悲伤,这份情感交织在一起,难以言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父母对儿子成长的见证与怀念,以及对儿子离世后的深深悲痛,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哀愁的悼念之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