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琅山听窦山人琴赏析

琅山听窦山人琴

宋 · 韦骧
秋深危阁气凄清,来听先生促轸声。
一曲写成君子操,七弦传尽古人情。
游云檐外如将合,幽鸟枝间不敢鸣。
未省琴心在何处,高山流水对前楹。

鉴赏

这首宋朝韦骧所作的《琅山听窦山人琴》,描绘了深秋时节,在琅山顶阁上聆听琴师窦山人弹奏古琴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琴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交融,以及琴声中蕴含的君子之风和古人之情。

首句“秋深危阁气凄清”,点明了地点和季节,琅山的高阁在深秋时节显得格外清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萧瑟的氛围。接着,“来听先生促轸声”则引出了主角——琴师窦山人的出场,促轸(调弦)的声音在空旷的阁楼中回荡,预示着一场精神上的盛宴即将展开。

“一曲写成君子操,七弦传尽古人情。”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赞美了窦山人琴艺的高超,他所演奏的曲子不仅表达了君子的品德,还传递了古人的深情厚谊。君子操,指的是古代文人士大夫所推崇的一种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通过琴声得以展现;古人情,则是通过七根琴弦的振动,传达了历史长河中人们的情感与智慧。

“游云檐外如将合,幽鸟枝间不敢鸣。”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描绘了琴声与自然界的互动。游云仿佛被琴声吸引,想要聚集在一起,而幽鸟则因琴声的庄重与深邃,不敢轻易鸣叫,表现出琴声的感染力和对周围环境的深刻影响。

最后,“未省琴心在何处,高山流水对前楹。”这两句以问句形式收尾,表达了诗人对琴心(即琴师的用心和琴艺的精髓)的追寻与赞叹。高山流水,常用来比喻知音难遇或艺术的完美境界,这里暗示了窦山人琴艺的高妙,以及诗人对其艺术造诣的深切敬仰。

整首诗通过对琅山听琴场景的描绘,展现了音乐与自然、人文的和谐统一,以及对高尚品格和深厚情感的追求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