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元舆待制后浦宴集三首(其三)
宋 · 郭祥正
谁为宓妃寻洛浦,且看芙蓉照秋圃。
烂漫折随罗袖归,芬香忍对西风吐。
官池不属野人游,画鼓喧喧驾鹢舟。
宾从欣陪史君去,筵开正在红云处。
独携椽笔发清唱,老鹤昂藏映鸡鹜。
敢辞倒载委篮舆,绛腊行行夹城路。
烂漫折随罗袖归,芬香忍对西风吐。
官池不属野人游,画鼓喧喧驾鹢舟。
宾从欣陪史君去,筵开正在红云处。
独携椽笔发清唱,老鹤昂藏映鸡鹜。
敢辞倒载委篮舆,绛腊行行夹城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秋日宴集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文人雅趣与自然之美的融合。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洛水边的芙蕖(荷花)在秋日的园圃中绽放的景象,它们烂漫地开放,随风摇曳,仿佛是宓妃(古代传说中的洛神)的化身,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宁静的水域。
“谁为宓妃寻洛浦”,开篇即以洛神的传说引入,赋予了芙蕖以神秘而高贵的气质。“且看芙蓉照秋圃”,诗人邀请读者一同欣赏这秋日里芙蕖的美丽,它们在秋风中吐露芬芳,如同一位位优雅的舞者,在园圃中翩翩起舞。
“烂漫折随罗袖归,芬香忍对西风吐”,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芙蕖的生机与活力,它们不仅美丽,还散发着令人陶醉的香气,即使是在西风的吹拂下,也毫不退缩,依然展现出自己的风采。
接下来,诗人将视线转向宴集的场景。宴会上,宾主们欢聚一堂,与史君一同前往官池边的宴集地点。这里,红云般的景致与宴席相映成趣,增添了宴会的热烈气氛。
“独携椽笔发清唱,老鹤昂藏映鸡鹜”,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将自己比作携带椽笔的歌者,与宴会上的老鹤相对应,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在宴会上的独立思考与高洁情操。
最后,“敢辞倒载委篮舆,绛腊行行夹城路”,诗人以豪迈的态度,表示即使需要乘坐篮舆(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也不怕路途遥远,甚至愿意在城路上留下自己的足迹,体现了他对这次宴集的珍视与热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宴集活动的深情参与,既富有诗意,又充满生活气息,是一首兼具艺术美感与人文情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