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汪主簿及茗源诸公
宋末元初 · 陈普
章甫公西愧点雩,断缨子路羡柴愚。
天知人弃终多福,道屈身伸赖读书。
有日官曹须忍耐,薰天声利尽欷歔。
行藏谩似琅琊客,采药深山日不虚。
天知人弃终多福,道屈身伸赖读书。
有日官曹须忍耐,薰天声利尽欷歔。
行藏谩似琅琊客,采药深山日不虚。
注释
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表示尊敬。愧点:惭愧、遗憾。
雩:古代求雨的祭祀活动。
柴愚:指柴夫的质朴智慧。
天知:上天的眷顾。
人弃:世人忽视。
道屈身伸:道路坎坷,但身心得以伸展。
读书:通过学习提升自己。
官曹:官府或官场。
忍耐:耐心承受。
薰天声利:权势和名声。
欷歔:叹息。
行藏:行为和隐藏,指人的处世方式。
琅琊客:琅琊山的隐士。
采药:隐居山林,采集草药。
日不虚:每天都有收获,生活充实。
翻译
章甫先生在西愧叹,像子路般羡慕柴夫的朴素智慧。上天知道人世的遗弃,但他终究会多有福分,曲折的道路因读书而得以伸展。
未来某天官场中需学会忍耐,权势与声名带来的困扰令人叹息。
他的行为举止就像琅琊山的隐士,每日在深山采药,生活充实无虚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普的作品《呈汪主簿及茗源诸公》,通过对章甫公和子路等历史人物的典故运用,表达了诗人的处世哲学和个人志向。首句“章甫公西愧点雩”可能指的是孔子在鲁国雩祭时,因未能得到足够的尊重而感到遗憾,暗寓了对现实处境的感慨。次句“断缨子路羡柴愚”借用了子路割席断缨的故事,表达对淳朴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天知人弃终多福,道屈身伸赖读书”这两句强调了内心的坚韧与信念,认为尽管遭人误解或排挤,但只要坚守道义,通过读书提升自我,最终会收获幸福。接下来,“有日官曹须忍耐,薰天声利尽欷歔”劝告朋友在官场中要能忍受暂时的挫折,对于权势和声名的追求不必过于执着,流露出对浮华世态的叹息。
最后两句“行藏谩似琅琊客,采药深山日不虚”以琅琊山隐士自比,表达了诗人愿意远离尘嚣,在深山采药,过着充实而宁静的生活。整首诗寓言深刻,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坚守道义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