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县斋书事(其三)赏析

县斋书事(其三)

宋 · 杨时
身名于我两悠悠,形影相忘懒赠酬。
拟把一竿沧海去,飘然清世一虚舟。

注释

身名:名声和自我。
悠悠:长久、遥远的样子。
形影相忘:忘记了自己的形体,形容超脱世俗。
赠酬:赠送礼物或酬答往来。
拟:打算。
一竿沧海:象征隐居或追求自由的生活,一竿指钓鱼竿,沧海代表广阔的海洋。
飘然:轻盈自在的样子。
虚舟:空灵的舟,比喻超脱世俗的心境。

翻译

我的名声和自我都显得遥远而漫长,
不再关心形体与名声,懒得去应酬交际。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杨时所作,名为《县斋书事》(其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超脱世俗的愿望。

"身名于我两悠悠,形影相忘懒赠酬。"

这里,诗人将自己的身体(身)与名声(名)比喻成两个独立的存在,它们之间仿佛有着遥不可及的距离(悠悠)。同时,形体(形)和投射在外界的影子(影)也相互遗忘,不再过分关注世间的虚名浮利(懒赠酬),表现出诗人对个人名誉不太在意的心态。

"拟把一竿沧海去,飘然清世一虚舟。"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他想要带着自己的竹杖(一竿)去探索浩瀚如沧海的知识或精神世界(沧海),并且希望能够像轻盈的小船一样,在这个清净脱俗的世间自由飘荡,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身与名、形与影,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淡泊和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