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前韵示杨明二首(其一)
宋 · 苏辙
晚岁有馀乐,天教一向闲。
嵩阳百口住,岭外七年还。
卜宅先邻晏,携瓢欲饮颜。
吴僧来不久,相约叩禅关。
嵩阳百口住,岭外七年还。
卜宅先邻晏,携瓢欲饮颜。
吴僧来不久,相约叩禅关。
注释
晚岁:晚年。馀乐:剩余的乐趣。
天教:老天爷让。
一向:一直。
闲:悠闲。
嵩阳:指嵩山地区。
百口:全家。
岭外:岭南地区。
还:返回。
卜宅:选择住宅。
先邻:好邻居。
晏:和善。
携瓢:拿着瓢。
欲饮颜:准备饮酒的样子。
吴僧:来自吴地的僧人。
不久:很快。
叩禅关:敲击禅门,表示拜访。
翻译
晚年我享受着余生的快乐,老天爷让我一直悠闲自在。全家在嵩阳居住,七年时间远离岭南才返回。
选好邻居安家,我带着瓢准备畅饮一番。
有个吴地的僧人来访,不久后我们相约共访禅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晚年之作,体现了他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首句"晚岁有馀乐"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却依然享受着悠闲的生活乐趣,流露出一种满足与自得。"天教一向闲"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顺应自然、随缘而安的心态。
接下来,诗人回忆起在嵩阳与家人共度的时光,以及在岭外度过七年的生活,这些经历让他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嵩阳百口住,岭外七年还"描绘出家庭的团聚和回归故土的感慨。
诗人选择新居时,不忘与邻居老友晏交往,"卜宅先邻晏"展现出他对邻里关系的重视。"携瓢欲饮颜"则描绘出诗人悠然自得,随意品茗饮酒的场景,流露出闲适的生活情趣。
最后两句,"吴僧来不久,相约叩禅关"预示着有位吴地的僧人来访,他们相约一同参禅,体现了诗人对于精神追求的执着和对友情的深化。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展现了苏辙晚年生活的恬淡与从容,以及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富有生活气息和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