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庵三叠和诗有剑南风味,再依韵奉答
清末民国初 · 方仁渊
鼓角声喧杂暮鸦,旌旂闪闪日光斜。
逃名转觉身为累,避世真成客当家。
海外难寻方辟谷,山中何处问胡麻。
酩然一醉经千日,放棹归来世已嘉。
逃名转觉身为累,避世真成客当家。
海外难寻方辟谷,山中何处问胡麻。
酩然一醉经千日,放棹归来世已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隐逸与超脱之感的画面。首句“鼓角声喧杂暮鸦”,以鼓角之声与暮鸦的鸣叫交织,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略带悲凉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接着,“旌旂闪闪日光斜”一句,通过鲜明的色彩对比,展现了战场或庆典的场景,但通过“日光斜”这一细节,又透露出时间流逝的意味,以及对过往辉煌的回忆。
“逃名转觉身为累,避世真成客当家。”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在现代社会中,这样的思想依然具有深刻的共鸣,即在追求物质与地位的同时,人们往往忽视了内心的真实需求和精神的自由。
“海外难寻方辟谷,山中何处问胡麻。”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提到辟谷(不食五谷)和胡麻(一种植物,常用于制作食品),暗示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的追求。这种追求不仅限于物质层面,更是一种心灵上的解脱和超越。
最后,“酩然一醉经千日,放棹归来世已嘉。”这两句以夸张的手法,描述了诗人通过饮酒来达到心灵的解放,仿佛经历了千日的沉醉之后,终于找到了内心的平静。而“放棹归来世已嘉”则意味着在经历了心灵的洗礼后,世界在他眼中变得更为美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转变和对人生价值的重新认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超脱和内心平和的追求,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