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学舍自吟赏析

学舍自吟

宋末元初 · 仇远
金渊文学掾,旅食经岁年。
石田薄有收,尽足裨俸钱。
丝毫了无补,教养愧前贤。
竹添讲堂后,柳栽泮水边。
匏花粲篱落,藻带舞漪涟。
土龙欲致雨,何能起云烟。
革带孔渐移,老癯非学仙。
木居士何者,求福真徒然。

拼音版原文

jīnqiūwénxuéyuànshíjīngsuìnián

shítiánbáoyǒushōujìnfèngqián

háolejiàoyǎngkuìqiánxián

zhútiānjiǎngtánghòuliǔzāipànshuǐbiān

páohuācànluòzǎodàilián

lóngzhìnéngyúnyān

dàikǒngjiànlǎofēixuéxiān

shìzhěqiúzhēnrán

注释

金渊:官职名,文学掾。
旅食:流浪求食。
石田:贫瘠的农田。
裨:稍微补充。
丝毫:极小的量。
教养:教育后代。
竹添:种植竹子。
泮水:学校附近的水池。
匏花:葫芦花。
藻带:水草。
土龙:古代求雨的仪式。
云烟:云雾。
革带孔:腰带上的孔代表年龄增长。
老癯:衰老消瘦。
木居士:指隐士或修行者。
徒然:没有效果。

翻译

他在金渊担任文学掾,流浪求食已多年。
在贫瘠的石田上勉强有些收成,勉强够支付俸禄。
这些微薄的收入对生活毫无帮助,教育后代让我愧对先贤。
在讲堂后种上竹子,泮池边栽上柳树。
葫芦花盛开在篱笆旁,水草在涟漪中摇曳。
我试图借土龙祈雨,却无法唤起云烟缭绕。
腰间的皮带孔渐渐增多,衰老并非因学道成仙。
木头居住的人,想求福却只是徒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金渊(可能指的是金陵,即今南京附近)的生活状态。开篇“文学掾,旅食经岁年”表明诗人身为一名文职官员,在外地担任职务,时间已久,每日依赖俸钱度日,俸钱即是古代官吏的薪金或津贴。接着“石田薄有收,尽足裨俸钱”则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在异乡的贫困生活,只能靠着微薄的田产维持生计,并用这些收入去交换俸钱以维持生活。

“丝毫了无补,教养愧前贤”表达了诗人的自我反思与对先贤教育理念的怀念之情,因为自己未能像古代圣贤那样有所建树,只能感到愧疚。随后的“竹添讲堂后,柳栽泮水边”则描绘了一种淡泊名利、隐逸生活的情景,竹和柳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文人雅致的植物。

“匏花粲篱落,藻带舞漪涟”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的闲适心境。匏花即是野菊花,而藻指的是水生植物,这里用以形容水边风光。

接下来的“土龙欲致雨,何能起云烟”则通过对比土龙(传说中能够引来雨水的神兽)和诗人自身的无力感,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内心的渴望与无奈。"革带孔渐移,老癖非学仙"则是对自己年迈体弱、并未能修炼成仙的一种自嘲。

最后,“木居士何者,求福真徒然”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外界功名利禄之物的淡泊。木居士是指隐居林间的人,这里反问自己为何还在追求世俗的福祉,而不专心于修身养性。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述和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清贫、淡泊名利以及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无法摆脱世俗羁绊的无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