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浮湘作赏析

浮湘作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洞庭何处但空天,湘口人家没水烟。
山色淡分秋雨外,涛声寒落晓风前。
兰堂未得三闾返,瑶瑟难从二女传。
终古云愁兼海思,枝枝斑竹似㛹娟。
潇湘为客一秋悲,不唱离骚唱竹枝。
香雨忽来神女馆,幽兰多长水仙祠。
荒淫未敢兼风雅,哀怨惟图写别离。
终古君山青翠好,销魂应有美人知。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的《浮湘作》。诗中描绘了诗人乘舟游历湘江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旅途生活的感慨。

首句“行役本非意,达情聊自谙”点明了诗人并非出于本意而踏上旅途,但通过这次经历,他得以深刻理解旅途中的情感与体验。接下来,“波涛?天末,风景别江南”描绘了湘江沿途波澜壮阔的景象,与江南地区的景色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旅途中的独特风光。

“衡岳云为柱,湘流镜作潭”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湘江两岸的壮丽景色。衡山的云雾仿佛成为了支撑天空的柱子,湘江的水面则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潭水的清澈与宁静。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隐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敬仰。

最后,“徒然表灵异,世远讵能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神秘与不可知性的感慨。他认为,尽管自然界充满了奇异的现象,但随着时光的流逝,人类对于这些现象的理解和探索似乎永远无法达到极致。这反映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人类认知有限性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湘江沿岸的自然风光,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旅途、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