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段屯田分得于字
宋 · 苏轼
劝农使者古大夫,不惜春衫践泥涂。
王事靡盬君甚劬,奉常客卿虬两须。
东武县令天马驹,泮宫先生非俗儒。
相与野饮四子俱,乐哉此乐城中无。
溪边策杖自携壶,腰笏不烦何易于。
胶西病守老且迂,空斋愁坐纷墨朱。
四十岂不知头颅,畏人不出何其愚。
王事靡盬君甚劬,奉常客卿虬两须。
东武县令天马驹,泮宫先生非俗儒。
相与野饮四子俱,乐哉此乐城中无。
溪边策杖自携壶,腰笏不烦何易于。
胶西病守老且迂,空斋愁坐纷墨朱。
四十岂不知头颅,畏人不出何其愚。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劝农使者:古代负责督促农业生产的地方官员。不惜:不顾惜。
春衫:春天的衣服,此处代指清洁。
王事:国家的事务。
靡盬:不停歇。
君甚劬:你非常辛苦。
奉常客卿:官职名,负责祭祀和礼仪。
虬两须:形容胡须浓密如龙。
东武县令:地方官员。
泮宫:古代学府。
先生:对老师的尊称。
非俗儒:不是一般的儒生。
野饮:野外饮酒。
腰笏:腰间挂着笏板。
胶西病守:胶西地区患病的太守。
老且迂:年老且古怪。
纷墨朱:形容思绪纷乱,如墨染朱砂。
头颅:生命,脑袋。
畏人:害怕他人。
何其愚:多么愚蠢。
翻译
劝农使者身份高贵,不顾春衣沾满泥泞。国事繁重你劳心竭力,你是奉常官又兼客卿,胡须如虬龙般威严。
东武县令如同天马驹,泮宫先生非等闲之儒。
我们一同野外畅饮,四人同乐,这是城中难觅的欢乐。
溪边散步手提酒壶,腰间挂着笏板也不觉麻烦。
胶西患病的太守年迈又古怪,独坐空斋愁绪如墨染朱。
四十岁难道不知生命宝贵,为何怕人而不出,如此愚蠢?
鉴赏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朝创作的,名为《送段屯田分得于字》。诗中通过对农事和官职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和自由精神的向往。
"劝农使者古大夫,不惜春衫践泥涂。" 这两句写的是一位不顾及自身清洁,只为鼓励农民耕作的官员形象,展现了他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牺牲精神。
"王事靡盬君甚劬,奉常客卿虬两须。" 这里描绘的是朝廷繁忙的公务和官员们辛勤工作的情景,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于过度繁琐职责的无奈感受。
"东武县令天马驹,泮宫先生非俗儒。" 描写了地方官吏和学者形象,其中“天马驹”、“非俗儒”表现了对这些人物才华出众、不凡的赞美。
"相与野饮四子俱,乐哉此乐城中无。"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田间畅饮的情景,以及对于这种自然、自由生活方式的享受和赞叹。
"溪边策杖自携壶,腰笏不烦何易于。" 这里描绘的是诗人自己在溪边手持拐杖,自带酒壶,身穿简便衣物,不需要繁复的礼仪束缚,享受着简朴自然的生活。
"胶西病守老且迂,空斋愁坐纷墨朱。" 这两句写的是诗人因病留在家中,对于书房中的尘封和墨迹感到烦恼,这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未能外出的不甘。
"四十岂不知头颅,畏人不出何其愚。" 最后两句表达的是对那些不知道珍惜生命、害怕出门而过于谨慎的人的讽刺和不解,这也暗含了诗人对于生命和自由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比官场生活与田园生活,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自由和真实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束缚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