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令公问刘宾客归来称意无之作
唐 · 白居易
水南秋一半,风景未萧条。
皂盖回沙苑,蓝舆上洛桥。
闲尝黄菊酒,醉唱紫芝谣。
称意那劳问,请钱不早朝。
皂盖回沙苑,蓝舆上洛桥。
闲尝黄菊酒,醉唱紫芝谣。
称意那劳问,请钱不早朝。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水南秋一半:秋意已至,但景色依然美丽。风景未萧条:景色并未因秋天而变得凄凉。
皂盖:古代官员乘坐的黑色车盖,象征官位。
沙苑:地名,古代皇家苑囿。
蓝舆:古代的一种轿子。
洛桥:洛阳的著名桥梁,象征繁华之地。
黄菊酒:秋天常见的饮品,用黄菊泡制的酒。
紫芝谣:以紫色灵芝为题材的歌谣,常寓意长寿。
称意那劳问:满足于现状,无需过多忧虑。
请钱不早朝:指因受贿赂而不必早起上朝,暗示贪污腐败。
翻译
秋天来到水的南边,景色还未显得荒凉。黑色的车盖转回沙苑,蓝色的轿子行上洛阳的桥。
悠闲地品尝黄菊花酒,醉后唱着紫色的芝歌谣。
心满意足何必去问那么多,为了金钱不必早起上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朋友归来的期待和关心,同时也流露出自己闲适生活的情趣。
"水南秋一半,风景未萧条。" 这两句写出了秋天已经过半,但自然界的风景还没有变得枯黄凄凉,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水南" 二字设定了场景,让人想象到诗人所在之地是一片开阔的水边地带。
"皂盖回沙苑,蓝舆上洛桥。"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动态美,"皂盖" 指的是马匹的鞍辔,"回沙苑" 可能是指马儿在沙地上奔跑或停留的情景,而"蓝舆" 则是一种车辆,"上洛桥" 显示了行进中的场景。这些画面构成了一个生动的秋日游历图。
"闲尝黄菊酒,醉唱紫芝谣。" 这两句则转向诗人自己的生活状态,"闲尝黄菊酒" 表示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而"醉唱紫芝谣" 则透露出诗人对道教仙境的向往和文学创作时的放纵。
"称意那劳问,请钱不早朝。" 最后两句则是对朋友归来的关切和期待,以及自己生活中的一种豁达态度,不为金钱所累,保持着一份超然物外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平淡生活中的乐观与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