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杏溪兰若
唐 · 姚合
踏得度溪湾,晨游暮不还。
月明松影路,春满杏花山。
戏狖跳林末,高僧住石间。
未肯离腰组,来此复何颜。
月明松影路,春满杏花山。
戏狖跳林末,高僧住石间。
未肯离腰组,来此复何颜。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踏:步行。得:能够。
度:越过。
溪湾:小溪弯曲的地方。
晨:早晨。
游:游玩。
暮:傍晚。
还:返回。
月明:月光明亮。
松影:松树的影子。
路:道路。
春满:春天充满。
杏花山:开满杏花的山。
戏:玩耍。
狖:猕猴。
跳:跳跃。
林末:树林边缘。
高僧:德高望重的僧人。
住:居住。
石间:岩石之间。
未肯:不肯。
离:离开。
腰组:官服(古代官员的象征)。
来此:来到这里。
复何颜:又有什么脸面。
翻译
我走过溪湾,清晨游玩直到傍晚仍未归。明亮的月光下,松树的影子铺满了道路,春天的景色满山都是杏花盛开。
猴子在树林边缘嬉戏,高僧居住在岩石缝隙中。
我舍不得放下官职,穿着官服来这里,又有什么脸面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日游览杏溪兰若时的景象和心境。开篇“踏得度溪湾,晨游暮不还”表明诗人早晨踏足溪边,沉醉于自然之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直至夜幕降临也未归去。
接下来的“月明松影路,春满杏花山”则展现出清朗的月光照耀下的翠绿松影,以及杏花盛开的山色。诗人通过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游览时所见到的景致,使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
“戏狖跳林末,高僧住石间”则是对自然界中生命活力的一种写照。狖(一种小型类似猫的动物)在树梢间嬉戏,而高僧居于石室,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生态的观察,也反映出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最后,“未肯离腰组,来此复何颜”中“腰组”可能是指诗人携带的琴或者其他物品。诗人似乎在询问,如果不愿意离开这里,那么又为何要带着这些东西到这个地方来呢?这句话既可理解为对自然之美难以割舍的无奈,也隐含了诗人内心对于世俗束缚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他对精神寄托之地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