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王院判父挽诗赏析

王院判父挽诗

明 · 罗玘
椿萎世已寂,慈竹叶策策。
岂不悲椿萎,苦心学医国。
朝朝斸竹下,常恐宅虺蜴。
慈竹岁亦萎,心恙如被蛰。
浩荡天地间,此身常局蹐。
世人无长生,贤声寄经籍。
嗟嗟孝子心,亲名如拱璧。
吾如朽腐木,岂任笔砚役。
放言杂诙谐,以倡孝成癖。

鉴赏

这首挽诗《王院判父挽诗》由明代诗人罗玘所作,通过哀悼逝者,表达了对王院判父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对逝者的缅怀以及对孝道的颂扬。

首句“椿萎世已寂”,以“椿”比喻逝者,暗示其离世,整个世界因此而寂静,营造出一种沉痛的氛围。接着,“慈竹叶策策”描绘了竹叶在风中摇曳的情景,象征着逝者虽已离去,但其精神犹存,如同竹叶般坚韧不屈。

“岂不悲椿萎,苦心学医国”两句,表达了对逝者生前致力于医学事业的敬佩之情,认为其虽已离世,但其为国为民的苦心并未消逝,依然值得后人缅怀。

“朝朝斸竹下,常恐宅虺蜴”则通过日常劳作的场景,表现了对逝者的思念与担忧,希望逝者安息,不再遭受外界的侵扰。

“慈竹岁亦萎,心恙如被蛰”将逝者比作慈竹,即使岁月更迭,其精神依旧顽强,但内心却如同被蜇一般,充满了对逝者的不舍与哀伤。

“浩荡天地间,此身常局蹐”表达了对逝者离世后,自己在广阔天地间感到的孤独与局促,体现了对逝者的深深怀念。

“世人无长生,贤声寄经籍”指出世间万物皆有终老之时,唯有贤德之名能流传于世,寄托于书籍之中,强调了逝者品德的高尚与影响的深远。

“嗟嗟孝子心,亲名如拱璧”赞扬了孝子之心,将亲人的名字比作珍贵的璧玉,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与价值。

最后,“吾如朽腐木,岂任笔砚役”表达了诗人自谦的态度,认为自己如同朽木,无法承担起书写逝者事迹的重任,流露出对逝者的敬重与哀思。

“放言杂诙谐,以倡孝成癖”则是诗人以轻松诙谐的方式,倡导孝道,希望人们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学习并实践孝顺之道,使孝成为一种习惯。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也有对孝道的弘扬,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亲情以及道德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