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元日书怀二首(其一)
明 · 郭之奇
紫气东来日在南,南溟咫尺望天涵。
七年为政方逾一,四海同风不待三。
卜世何人休鼎问,考时非我孰今担。
自收国烬归成旅,岂向身馀较履簪。
七年为政方逾一,四海同风不待三。
卜世何人休鼎问,考时非我孰今担。
自收国烬归成旅,岂向身馀较履簪。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在甲午年元日所作的抒怀之作。诗中以“紫气东来”开篇,寓意着吉祥和希望的到来。接着描绘了南溟之景,象征着广阔的视野与深邃的思考。通过“七年为政方逾一”,表达了对政治治理的深刻反思与总结。接下来的“四海同风不待三”,则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统一、文化同源的向往与期待。
“卜世何人休鼎问,考时非我孰今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责任的深思与担当,以及对于未来世界的忧虑与期盼。最后,“自收国烬归成旅,岂向身馀较履簪。”则体现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的认识,以及对自身角色定位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也蕴含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憧憬,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