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送清敬阇黎归浙西赏析

送清敬阇黎归浙西

唐 · 姚合
大地无生理,吴中岂是归。
自翻贝叶偈,人施福田衣。
夏尽滩声出,潮来日色微。
郡斋师去后,寂寞夜吟稀。

注释

大地:广袤的土地。
生理:生命的活力。
岂是:难道是。
归:归宿。
贝叶:古代印度用来写经书的贝壳叶片,此处指佛经。
偈:佛教中的短诗或教诲。
施:给予。
福田衣:佛教徒接受信徒布施的衣服,象征善行。
夏尽:夏季结束。
滩声:江滩上的水声。
潮来:潮汐涌来。
日色微:日光微弱。
郡斋:官署或官员的住所。
师去后:师长离开后。
寂寞:寂静。
吟稀:吟诗减少。

翻译

大地不再有生机,吴中难道是我归宿?
我独自研读佛经,人们布施僧衣予我。
夏日将尽,滩边涛声渐起,潮水带来微微的日光。
师长离开郡斋后,夜晚的寂静让我吟诗变得稀少。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姚合的《送清敬阇黎归浙西》,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朋友离别时的依恋之情及淡淡的宗教色彩。

“大地无生理”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生命力度的感慨,开篇即为全诗定下了哲思与沉郁的基调。"吴中岂是归"则表明朋友将要归去之地,地点在江南的吴地,这里充满了对故土的情愫。

接下来,“自翻贝叶偈,人施福田衣”两句,诗人通过佛经和布施善举来抒发内心的宁静与慈悲之情。"夏尽滩声出"一句描绘了夏季即将结束时自然界的声音,"潮来日色微"则是对光线变化的细腻捕捉,通过这些景象描写,诗人表达了时间流逝和自然变迁之感。

最后,“郡斋师去后,寂寞夜吟稀”两句,则是在朋友离开后的孤独与寂寞中,诗人的心境变得更加凄清。夜晚的吟咏显得格外珍贵,也反映出诗人对知识和修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的丰富情感和深邃思想,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宗教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