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俊上人雪崖
宋 · 姚勉
雪崖来觅雪坡诗,崖险坡平雪总宜。
每羡僧房闻竹折,终强俗客听窗知。
岩收泉窦无声溜,石压梅花侧出枝。
到了红炉融一片,须还门外尺深时。
每羡僧房闻竹折,终强俗客听窗知。
岩收泉窦无声溜,石压梅花侧出枝。
到了红炉融一片,须还门外尺深时。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觅:寻找。宜:适宜。
僧房:僧人居住的房间。
俗客:世俗的客人。
溜:流水。
侧出:斜斜伸出。
红炉:烧得很旺的炉火。
门外:室外。
尺深:一尺深的积雪。
翻译
在雪崖上来寻找雪坡上的诗篇,陡峭的崖壁与平坦的坡地都适宜积雪。常常羡慕僧舍中听到竹子折断的声音,毕竟还是喜欢让俗世的客人通过窗户感知这份宁静。
山岩收拢,泉水从缝隙无声流淌,石头压着梅花,使得它的枝条斜逸而出。
等到室内炉火炽热,冰雪融化成一片,出门时还要记得门外的积雪有一尺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姚勉所作的《赠俊上人雪崖》,通过对雪崖和雪坡的描绘,展现了僧人生活环境的清幽与宁静。首句"雪崖来觅雪坡诗"表达了诗人对雪景的热爱和对僧人生活的向往,以寻诗为由来到这雪白的世界。
"崖险坡平雪总宜",通过对比"崖险"与"坡平",描绘了雪景的立体感,险峻的崖壁与平坦的坡地都适宜积雪,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壮美的画面。
"每羡僧房闻竹折,终强俗客听窗知",诗人羡慕僧人在雪中听到竹子被压折的声音,这种细微的自然声响在禅意中显得格外动听,相比之下,世俗之人则难以体验到这份静谧中的乐趣。
"岩收泉窦无声溜,石压梅花侧出枝",进一步描绘了雪后山岩的寂静,泉水悄然无声,梅花在石头的挤压下顽强生长,展现出坚韧的生命力。
最后两句"到了红炉融一片,须还门外尺深时",以暖色调的"红炉"与门外深厚的积雪形成对比,暗示着即使在严寒之中,也有温暖与生机的存在,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生活的理解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雪景为背景,寓含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僧人生活智慧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