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春小葺衡庐精舍二首(其一)
明 · 胡直
舍绂归来岁又除,依然谷口旧名愚。
门前双鹭疑相引,坐上千峰画不如。
阿堵只藏徐稚耒,匡床时检伏羲书。
为嫌故社犹喧聒,更向深山赋卜居。
门前双鹭疑相引,坐上千峰画不如。
阿堵只藏徐稚耒,匡床时检伏羲书。
为嫌故社犹喧聒,更向深山赋卜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情景,充满了淡泊与宁静之美。首句“舍绂归来岁又除”,开篇即点明了诗人辞官归隐的背景,岁月更迭,一年又将结束,暗含着对过往官场生涯的告别和对新生活的期待。
“依然谷口旧名愚”一句,既是对归隐地谷口环境的描述,也体现了诗人自谦的态度,暗示着回归自然、追求简单生活的心境。接下来,“门前双鹭疑相引,坐上千峰画不如”两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惬意生活,双鹭似乎在引领诗人探索未知,而千峰之景虽美,却不及眼前自然的亲近与真实。
“阿堵只藏徐稚耒,匡床时检伏羲书”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阿堵指代日常所需,徐稚耒象征着农耕生活,伏羲书则代表了对古代智慧的传承与学习,这两者结合,展现了诗人既追求物质生活的简朴,又注重精神世界的充实。
最后,“为嫌故社犹喧聒,更向深山赋卜居”表达了诗人对原有社会环境的厌倦,以及对更加宁静、远离尘嚣生活的向往。他选择再次迁居深山,寻找心灵的归宿,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执着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归隐生活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从官场到田园的转变,以及在自然中找到的精神寄托,充满了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