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同江进之丘长孺黄平倩方子公家伯修小修集葡萄方丈以五月江深草阁寒为韵余得五字(其一)
明 · 袁宏道
落花点地成重五,香翠熏泥粉沾雨。
买将安石伴炎官,鬼书未燥花先腐。
当窗一榻卷琉璃,下方五月吹寒楚。
姬公且自却门檐,茗椀沤花生白缕。
买将安石伴炎官,鬼书未燥花先腐。
当窗一榻卷琉璃,下方五月吹寒楚。
姬公且自却门檐,茗椀沤花生白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里独特的景致与情感。开篇“落花点地成重五”,以“重五”点明时节,即端午节前后,落花铺满地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接着“香翠熏泥粉沾雨”,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水与花瓣相融的景象,香气与翠绿交织,增添了几分生机与美感。
“买将安石伴炎官,鬼书未燥花先腐。”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安石(可能指一种植物或环境)与炎官(象征炎热的官职)相对比,暗示了自然界的循环与变化,以及生命在酷热中的脆弱。同时,“鬼书未燥花先腐”一句,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生命易逝的感慨。
“当窗一榻卷琉璃,下方五月吹寒楚。”这一句通过“琉璃”这一意象,不仅描绘了窗户上琉璃的光泽,也象征着内心的纯净与明亮。尽管是夏日,但“吹寒楚”三字则透露出一丝凉意和忧郁,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最后,“姬公且自却门檐,茗碗沤花生白缕。”以姬公(可能是指某位隐士或高人)为例,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茗碗(茶杯)与沤花(发酵的花朵)的结合,既是一种生活的日常,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白缕(细丝)的出现,更添了几分禅意与淡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独特景象的描绘,融入了对时间、生命、自然与人心的深刻思考,语言清新脱俗,情感丰富细腻,展现了诗人袁宏道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