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题上封
宋 · 释德洪
天柱唯连紫盖峰,路危不与众峰通。
瓢沽狭径疑相值,芋火何人想此风。
借榻醉魂窥冻蚁,凭栏诗眼送飞鸿。
空嗟千偈出山去,半摺遗编看未终。
瓢沽狭径疑相值,芋火何人想此风。
借榻醉魂窥冻蚁,凭栏诗眼送飞鸿。
空嗟千偈出山去,半摺遗编看未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上封山的独到感受与深沉思考。首联“天柱唯连紫盖峰,路危不与众峰通”以夸张的手法,将上封山比作天柱,与紫盖峰相连,山路险峻,与寻常山峰不同,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着,“瓢沽狭径疑相值,芋火何人想此风”两句,通过想象在狭窄山径中偶遇瓢饮,以及在寒冷中以芋火取暖的情景,展现了山中生活的独特与艰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与理解。
“借榻醉魂窥冻蚁,凭栏诗眼送飞鸿”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借榻而眠,醉后仿佛能窥见寒夜中的蚂蚁活动,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而“诗眼送飞鸿”,则是诗人以诗人的视角,凝视着天空中的飞鸿,寓意深远,既有对远方的向往,也有对自由的渴望。
尾联“空嗟千偈出山去,半摺遗编看未终”表达了诗人对高僧或智者的敬仰与怀念。千偈,即千言万语,象征着高僧的智慧与教诲;“出山去”则暗示了高僧的离去或隐退,留下的是未尽的智慧与教诲。诗人对此深感遗憾,表达了对知识传承与精神追求的执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智慧与精神追求的独特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