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月(其一)
明 · 释今无
飞埃不到碧霄圆,失队哀鸿畏入烟。
须发似明还似暗,冰霜如割亦如燃。
光浮斗柄人何远,影落关山恨独先。
回首秦淮歌舞地,可堪皎洁酒楼前。
须发似明还似暗,冰霜如割亦如燃。
光浮斗柄人何远,影落关山恨独先。
回首秦淮歌舞地,可堪皎洁酒楼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北月下的凄清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与自然环境的交融,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
首联“飞埃不到碧霄圆,失队哀鸿畏入烟”以“飞埃”和“哀鸿”为引子,营造出一种孤寂、悲凉的氛围。飞尘无法触及碧蓝的天空,失散的鸿雁畏惧进入迷雾,形象地表现了月夜的静谧与空旷,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颔联“须发似明还似暗,冰霜如割亦如燃”运用对比手法,将月光下的人与冰霜进行类比,既表现了月光的冷冽,又突出了人的脆弱与坚韧。月光下的须发时明时暗,仿佛在冰霜的切割与燃烧中挣扎,寓意着人生的苦难与挑战。
颈联“光浮斗柄人何远,影落关山恨独先”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月光仿佛漂浮在北斗星旁,却与人相隔遥远,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与渴望。而月影落在关山之上,预示着离别与孤独,加重了诗中的哀愁之情。
尾联“回首秦淮歌舞地,可堪皎洁酒楼前”则将思绪拉回现实,秦淮河畔曾是繁华之地,如今却只能在皎洁的月光下回忆往昔的欢乐与热闹。酒楼前的月光,既是美景,也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是对当前孤独处境的无奈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北月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