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师文
宋 · 孙应时
笔端陶谢不枝梧,朝食千龙信手屠。
天与诗人清气骨,家传前辈学工夫。
从渠扰扰一丘貉,看我昂昂千里驹。
已喜朝廷似元祐,去依日月上天衢。
天与诗人清气骨,家传前辈学工夫。
从渠扰扰一丘貉,看我昂昂千里驹。
已喜朝廷似元祐,去依日月上天衢。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陶谢:陶渊明和谢灵运,均为古代著名诗人。千龙:比喻权势或难题。
清气骨:指诗人的高尚品格。
一丘貉:形容人粗俗、纷扰。
千里驹:比喻有远大志向的人。
元祐:宋朝时期的一个政治清明时期。
天衢:天路,比喻仕途或理想的实现。
翻译
笔下不再效仿陶渊明和谢灵运,早晨进食时就轻易地处理千条龙(比喻权势或难题)。上天赋予我诗人的清高气质和家族传承的深厚学问功底。
任由他人纷扰如野兽,我自高昂如同千里马,志向远大。
我已经感到欣慰朝廷像宋元祐年间那样清明,我将追求更高的理想,如同飞上天路。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孙应时所作,名为《和师文》。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个人修养与家族学问传承的表达,展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笔端陶谢不枝梧,朝食千龙信手屠。" 这两句通过笔端轻盈、书写自如来比喻诗人的文采飞扬,如同陶渊明的清新脱俗,而“朝食千龙”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广博的学问。
"天与诗人清气骨,家传前辈学工夫。" 这两句强调了诗人的高洁气质是天赋的,同时也突出了家族教育的重要性,家风对个人的影响深远。
"从渠扰扰一丘貉,看我昂昂千里驽。"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以及个人情操的抒发,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志存高远的情怀。
"已喜朝廷似元祐,去依日月上天衢。" 最后两句则是对当时政治环境的肯定,希望国家能够像宋朝的元祐年间那样太平盛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光明正大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对个人修养与家族文化传承的表彰,以及对理想社会状态的憧憬,展现了一位宋代文人的高远志趣和深邃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