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漕躬明挽诗三首(其二)
宋 · 王炎
吴蜀蜂腰势,荆襄控上游。
群公无远虑,天子有深忧。
此事须成算,何人更熟筹。
黄图三辅近,北望不禁愁。
群公无远虑,天子有深忧。
此事须成算,何人更熟筹。
黄图三辅近,北望不禁愁。
注释
蜂腰:形容地域狭窄如腰身。荆襄:古代地区名,包括荆州和襄阳。
成算:周密的计划或策略。
熟筹:仔细筹划,深思熟虑。
黄图:古代地图,这里指长安附近的地区。
不禁愁:忍不住感到忧虑。
翻译
吴蜀之地如同蜂腰般狭长,荆襄则扼守着上游的战略要冲。朝廷重臣们缺乏长远考虑,而天子心中满是深深的忧虑。
这样的局势需要周密的计划,谁能细致地策划应对呢?
接近长安的黄河流域地区就在眼前,遥望北方,不禁让人愁绪满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切和忧虑。开篇“吴蜀蜂腰势,荆襄控上游”两句,用地理形象勾勒出一片广阔而险要的疆域,蜀指的是四川地区,荆襄则是古代对湖北、湖南一带的称呼。这里通过自然景观渲染出诗人心中的忧虑和警觉。
接着“群公无远虑,天子有深忧”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权者短视和君主深谋的对比。在古代,群公通常指的是诸侯或朝廷中的高官,而天子则是对帝王的尊称。这里强调了国之大者,需要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
“此事须成算,何人更熟筹”两句,则是诗人呼吁,面对国家大事,必须要有周密的考虑和规划。在危机四伏的时刻,更需要有智慧的人来细致地筹划。
最后,“黄图三辅近,北望不禁愁”两句中,黄图指的是皇帝的图书或是国家的大计。三辅则是古代对长安周边地区的称呼,这里暗示了国都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北望不禁愁”则表达了诗人面向北方(通常象征着朝廷或权力中心)时,不禁泛起忧虑之情。整体上,这两句强化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篇政治抒情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地理位置的描绘,以及对君主与臣子的期许,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担忧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