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僧圆益晚归三峰
宋 · 毕仲游
昨朝分路指溪泉,今日怜师寄一篇。
归去且看松径绿,重来应见杏花妍。
风吹林杪声初闹,日晒墙阴影渐延。
待得青春夜如昼,却烦相唤咏婵娟。
归去且看松径绿,重来应见杏花妍。
风吹林杪声初闹,日晒墙阴影渐延。
待得青春夜如昼,却烦相唤咏婵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僧人圆益分别后,对僧人晚归情景的想象与期待。首句“昨朝分路指溪泉”,简洁地勾勒出两人分别时的情景,溪泉作为背景,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接着,“今日怜师寄一篇”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思念之情,通过写诗寄托情感,可见二人关系之深。
“归去且看松径绿,重来应见杏花妍”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预想僧人归来时,松径的绿意盎然与杏花的娇艳盛开,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僧人平安归来的美好祝愿。
“风吹林杪声初闹,日晒墙阴影渐延”描绘了自然界的动态变化,风吹林梢,声音初起,日晒墙影,逐渐拉长,细腻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同时也暗示着僧人归途中的景象。
最后,“待得青春夜如昼,却烦相唤咏婵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期待在春夜如同白昼般明亮时,能与僧人相聚,共同吟咏月下的美景,充满了浪漫与和谐的气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僧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