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道标上人归南岳
唐 · 刘长卿
悠然倚孤棹,却忆卧中林。
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
白云留不住,渌水去无心。
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
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
白云留不住,渌水去无心。
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
拼音版原文
翻译
悠闲地倚靠在孤独的小舟上,回忆起在山林中的静谧时光。江边的草似乎预示着我将渐行渐远,独自走向湘山的深处。
白色的云朵无法挽留我,清澈的绿水也无心挽留,任我离去。
望着衡山千座峰峦错落,却不知禅房隐居何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淡泊。诗人悠然自得地倚靠在一根孤独的船棹上,回忆起曾经在中林小憩的情景。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放松和解脱。
"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某种预感和期待。江边的野草似乎在向远方告别,而诗人则独自向着湘山深处前行。这是对未来的一种探索与渴望,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由的追求。
"白云留不住,渌水去无心"则更进一步地展现了诗人的超脱与淡然。白云难以捕捉,清流也不存有恒心,这是自然界的常态,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是暂时的,没有什么可以永远留住。
最后两句"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则是在这种超脱和淡然中寻找一份宁静。衡岳山脉绵密且错综复杂,而诗人却在其中寻觅着那安静的禅房。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更是一种精神追求,是希望找到心灵深处的那片净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也展示了一种高远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