祀蚕娘
明末清初 · 施闰章
华灯白粥陈椒浆,田家女儿祀蚕娘。
愿刺绣裙与娘着,使我红蚕堆满箔。
他家织缣裁罗襦,妾家卖丝充官租。
馀作郎衣及儿袄,家贫租重还有无。
蚕时桑远行多露,好傍门前种桑树。
愿刺绣裙与娘着,使我红蚕堆满箔。
他家织缣裁罗襦,妾家卖丝充官租。
馀作郎衣及儿袄,家贫租重还有无。
蚕时桑远行多露,好傍门前种桑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末年至清朝初期农村妇女祭祀蚕神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妇们为养蚕、祈求丰收而进行的劳作与仪式。
首句“华灯白粥陈椒浆”,以“华灯”象征祭祀的庄重与隆重,“白粥”和“椒浆”则是供品的简朴与香醇,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农妇们在简陋生活中的虔诚与希望。接着“田家女儿祀蚕娘”点明了主题,将女性角色置于中心位置,强调了她们在农业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愿刺绣裙与娘着,使我红蚕堆满箔”表达了农妇们对丰收的热切期盼,她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中的红蚕能够繁盛生长,最终带来丰富的收获。这种朴素的愿望,反映了农民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家织缣裁罗襦,妾家卖丝充官租”则揭示了不同家庭之间的差异,以及农妇们为了生计不得不面对的经济压力。通过对比,突出了农妇们在艰难环境中仍能保持乐观与坚韧的精神。
“馀作郎衣及儿袄,家贫租重还有无”进一步展示了农妇们的勤劳与牺牲精神,她们不仅要为家庭制作衣物,还要承担沉重的赋税负担。这种无私奉献,体现了农妇们对家庭的责任感与对未来的希望。
最后,“蚕时桑远行多露,好傍门前种桑树”以实际行动呼吁,即使在劳作艰辛之时,也不忘种植桑树,为来年的养蚕做好准备。这种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态度,是农妇们智慧与韧性的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情感流露,展现了农妇们在艰苦生活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坚持,以及她们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所展现出的智慧与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