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宗皇帝挽歌辞三首(其一)
宋 · 司马光
盛德师尧舜,英姿肖祖宗。
太阳光遍照,沧海量兼容。
鸿业知能继,齐民望可封。
如何未五载,已上鼎湖龙。
太阳光遍照,沧海量兼容。
鸿业知能继,齐民望可封。
如何未五载,已上鼎湖龙。
注释
盛德:高尚的品德。师尧舜:效仿尧舜这样的圣君。
英姿:英勇威武的姿态。
肖:相似,效仿。
祖宗:祖先。
太阳光:比喻他的光辉。
沧海:大海,形容胸怀宽广。
鸿业:宏伟的事业。
齐民:百姓。
望:期待。
封:封赏。
未五载:短短五年。
已:已经。
上:升至。
鼎湖:古代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天位。
龙:龙,古代象征帝王。
翻译
他崇高的品德如同尧舜般伟大,英武的姿态酷似祖先的风范。他的光芒如同太阳普照万物,胸怀宽广如大海能容万物。
他有宏伟的事业,知道如何继承并发扬,百姓都期待他能获得封赏。
为何短短五年,他已经飞升到天帝之位,如龙腾跃于鼎湖之上。
鉴赏
这是一首颂扬古圣王尧舜盛德与英明领导的诗篇,通过对太阳普照和沧海包容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君主的向往和赞美。其中“鸿业知能继”一句,显示了作者对于英明统治者能够承续伟大事业的信心。而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一种对英主短暂而辉煌统治生涯的感慨与赞扬。
诗中通过“鼎湖龙”的形象,比喻英宗皇帝如同神龙般迅速升腾,显示了作者对于英宗皇帝非凡才能和成就的高度评价。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英宗皇帝短暂在位而不幸早逝的无限哀叹。
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语言庄重典雅,意境辽阔,充分体现了古典文学中的美学追求和哲理思考。通过对古代圣王的颂扬,以及对英宗皇帝的挽歌,诗人不仅展示了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寄寓了对理想政治状态和君主形象的无限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