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师守之官枉驾过龙鹄省先公墓而去二诗送之(其二)赏析

师守之官枉驾过龙鹄省先公墓而去二诗送之(其二)

宋 · 孙应时
远道勤君屐齿迂,寄声从此问何如。
归鸿不与斜阳尽,离恨还将落叶书。
吏横要须先缚虎,民劳切记莫惊鱼。
扶藜目送双旌发,愁绝谁怜涧上居。

注释

勤君:形容你辛苦。
屐齿:鞋底的齿纹,比喻行走艰难。
迂:曲折,这里指路途遥远。
归鸿:归来的鸿雁,常用来象征远方的信使。
斜阳:夕阳,傍晚时分的太阳。
离恨:离别之愁。
吏横:官吏横行霸道。
要须:必须,一定要。
缚虎:比喻制服首恶。
民劳:百姓劳累。
切记:务必记住。
莫惊鱼:不要惊扰到无辜的人。
扶藜:扶着藜杖,老者的代称。
双旌:官员出行的仪仗,这里指你。
愁绝:极度忧愁。
涧上居:山涧边的居所,可能指你的住处。

翻译

远方的你步履艰难,我通过信询问近况如何。
归雁不会随着夕阳消逝,离别的愁绪寄托在秋叶的书信中。
官吏横行需先惩治首恶,百姓劳苦切记不要惊扰无辜。
我扶着藜杖目送你的离去,心中满是悲愁,谁能理解山涧居所的孤独。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所作,名为《师守之官枉驾过龙鹄省先公墓而去二诗送之(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远行朋友的深切思念和不舍,以及对即将到来的离别之苦的心情描绘。

“远道勤君屐齿迂,寄声从此问何如。” 这两句表达了对于远行者深深的关心和询问,通过比喻手法,将自己的思念比作远道上的勤劳探望,希望得到对方的消息。

“归鸿不与斜阳尽,离恨还将落叶书。” 这两句则描绘了秋天归去的大雁以及斜阳的景象,通过大自然的变迁来表达离别的愁绪,以及将这种情感记录下来。

“吏横要须先缚虎,民劳切记莫惊鱼。” 这两句则是对朋友即将面临职责和民众疾苦的关怀提醒,希望他能够如同缚住猛虎一样处理公务,同时又能温柔地对待民众,如同不惊扰池中的鱼一般。

“扶藜目送双旌发,愁绝谁怜涧上居。” 最后两句通过眼前的景象——扶着草木送别,以及官船上的旌旗飘扬,表达了无尽的思念和孤寂感。诗人怀疑在这远离尘嚣的山涧之中,有谁能够理解自己的愁绪。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生动的手法,将离别之情、友谊之深以及对朋友职责的关切融入其中,展示了宋代文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