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怀六首(其六)
宋末元初 · 郑思肖
古人立志高,为义不为己。
今人所见卑,独为贫贱耻。
不义富贵生,宁以饿而死。
遗体非不重,所惧悖于理。
我禀清淑气,生而秀为士。
读书三十年,颇知六经旨。
质之以人道,所言皆如此。
奚乃滞风尘,尔汝弄欢喜。
浙山高苍苍,浙水清瀰瀰。
三叹动遐思,清风响两耳。
暂焉深隐去,长镵访园绮。
敬俟时之清,终其天伦尔。
今人所见卑,独为贫贱耻。
不义富贵生,宁以饿而死。
遗体非不重,所惧悖于理。
我禀清淑气,生而秀为士。
读书三十年,颇知六经旨。
质之以人道,所言皆如此。
奚乃滞风尘,尔汝弄欢喜。
浙山高苍苍,浙水清瀰瀰。
三叹动遐思,清风响两耳。
暂焉深隐去,长镵访园绮。
敬俟时之清,终其天伦尔。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郑思肖的《苦怀六首》之一,通过对比古人与今人的价值观,表达了对高尚道德和理想追求的坚持。诗中先从古人立意高远,不为私利,转而批评今人因贫贱而耻,追求不义富贵,宁愿饿死也不违背道义。诗人自省,虽身处风尘之中,仍坚守士人之道,深知六经之旨,以人道为本。最后,诗人渴望在清明之时,能与家人共度天伦之乐。
诗中蕴含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道德和理想的执着追求。通过对比古今,强调了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独立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