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十月十七夜舟中作赏析

十月十七夜舟中作

明 · 虞堪
江汉月辉辉,孤舟一夜归。
白沙鱼聚火,清露客沾衣。
橹约寒湖响,鸥联宿雁飞。
人间成底梦,吾独转忘机。

拼音版原文

jiānghànyuèhuīhuīzhōuguī

báishāhuǒqīngzhān

yuēháncháoxiǎngōulián宿yànfēi

rénjiānchéngmèngzhuǎnwàng

鉴赏

这首明代虞堪的《十月十七夜舟中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夜晚江上行舟图景。首句“江汉月辉辉”以明亮的月光映照江面,展现出夜晚的广阔与深邃。次句“孤舟一夜归”点出诗人独自乘舟归家,流露出淡淡的孤独感。

“白沙鱼聚火”描绘了鱼儿在月光下聚集,仿佛围绕着船上的灯火,增添了神秘和生动的意象。接下来,“清露客沾衣”写出了秋夜露水打湿衣裳,既写出环境的清凉,也暗示了诗人旅途的艰辛。

“橹约寒湖响”通过描绘划桨声在寒冷的湖面上回荡,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而“鸥联宿雁飞”则以鸥鸟与过夜的大雁相伴飞翔,增添了自然的和谐画面。

最后两句“人间成底梦,吾独转忘机”,诗人感慨于世事如梦,自己却在这样的旅程中逐渐淡泊名利,忘却了世俗的机心。整首诗以景寓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词语解释

白沙的意思:(1).白色沙砾。《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晋书·五行志中》:“ 元康 中, 京洛 童謡曰:‘南风起,吹白沙,遥望 鲁国 何嵯峨?千岁髑髏生齿牙。’” 唐 李白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诗:“六月南风吹白沙, 吴 牛喘月气成霞。”(2).即白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四·鲛鱼》:“古曰鮫,今曰沙,是一类而有数种也……其背有珠文,如鹿而坚彊者,曰鹿沙,亦曰白沙。”...

孤舟的意思:孤独的船。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眇眇孤舟游,緜緜归思紆。” 宋 陆游 《戏题江心寺僧房壁》诗:“史君千骑驻霜天,主簿孤舟冷不眠。” 明 高启 《出郭舟行避雨树下》诗:“一片春云雨满川,渔簑欲借苦多缘。多情水庙门前柳,庶我孤舟半日眠。”...

汉月的意思:(1). 汉 家或 汉 时的明月。 南朝 陈 张正见 《明君词》:“寒树暗胡尘,霜栖明 汉 月。”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空将 汉 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2).借指祖国或故乡。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七:“已去 汉 月远,何时筑城还?”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九:“万里隔关山,一心思 汉 月。”...

辉辉的意思:(1).显赫貌。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君侍华轂,辉辉王涂。”(2).光耀貌。 北周 庾信 《灯赋》:“辉辉朱烬,焰焰红荣。” 唐 杜甫 《不寐》诗:“翳翳月沉雾,辉辉星近楼。” 宋 曾巩 《照影亭》诗:“河流縈槛色辉辉,无数幽禽入镜飞。”(3).亮光。 唐 杜甫 《见萤火》诗:“却绕井栏添箇箇,偶经花蕊弄辉辉。”(4).光泽,润泽。 唐 张鷟 《游仙窟》:“辉辉面子,荏苒畏弹穿;细细腰支,参差疑勒断。”煇煇:明亮貌。 唐 韩濬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诗:“灼灼千门晓,煇煇万井春。” 宋 苏轼 《...

江汉的意思:(1). 长江 和 汉水 。《书·禹贡》:“ 江 汉 朝宗於海。”《诗·小雅·四月》:“滔滔 江 汉 ,南国之纪。” 朱熹 集传:“ 江 汉 ,二水名。”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 江 汉 之间,不惊鸡犬; 樊 襄 之下,更多冠盖。” 清 黄景仁 《黄鹤楼用崔韵》:“欲把登临倚长笛,滔滔 江 汉 不胜愁。”(2).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古 荆楚 之地,在今 湖北省 境内。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十:“ 江 汉 之君,悲其坠屨, 少原 之妇,哭...

人间的意思:[释义](名)人类社会。 [构成]偏正式:人(间 [例句]人间乐园。(作定语)[反义]天上...

沙鱼的意思:即鲨鱼。又名鲛。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四·鲛鱼》﹝集解﹞引 苏颂 曰:“﹝鮫﹞有二种,皆不类鱉,南人通谓之沙鱼。大而长喙如锯者曰胡沙,性善而肉美;小而皮粗者曰白沙,肉强而有小毒。”...

忘机的意思:◎ 忘机 wàngjī[hold oneself aloof from the world] 指没有巧诈的心思,与世无争陶然忘机...

一夜的意思:(1).一个夜晚;一整夜。《穀梁传·定公四年》:“以众不如 吴 ,以必死不如 楚 ,相与击之,一夜而三败 吴 人。”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赋》:“魂终朝以三夺,心一夜而九摧。”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四:“明朝驛使发,一夜絮征袍。” 老舍 《正红旗下》一:“有时候,他们会在一个地方转来转去,一直转一夜。”(2).指某夜。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越王 乃使木工千餘人入山伐木,一夜天生神木一双,大二十围,长五十寻。”《南史·吕僧珍传》:“一夜, 僧珍 忽头痛壮热,及明而顙骨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