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塘杂兴(其一)
宋 · 黄敏求
仕进固所愿,贫贱亦所忧。
抱璞不自珍,过取则足羞。
不如寂寞滨,横此野水舟。
时乎傥可为,肯逊伊与周。
著书俟百世,亦可轲与丘。
进退两不恶,久矣吾其筹。
抱璞不自珍,过取则足羞。
不如寂寞滨,横此野水舟。
时乎傥可为,肯逊伊与周。
著书俟百世,亦可轲与丘。
进退两不恶,久矣吾其筹。
注释
仕进:仕途。固:本来。
贫贱:贫穷卑贱。
抱璞:怀揣未雕琢的宝石。
自珍:自视珍贵。
过取:过分索取。
寂寞滨:寂静的河边。
野水舟:小舟。
傥:如果。
肯逊:愿意逊色。
伊与周:伊尹和周公。
著书:著书立说。
俟:等待。
百世:百代。
轲与丘:孔夫子和颜回。
筹:筹划,困扰。
翻译
追求仕途本来是我的愿望,贫穷卑贱也是我忧虑的事情。我怀揣着未经雕琢的宝石却不自视珍贵,过分索取只会带来羞耻。
我宁愿在寂静的河边,横置一叶小舟。
如果时机允许有所作为,我怎肯逊色于伊尹和周公这样的贤人。
我要著书立说等待百世流传,也想与孔夫子、颜回比肩。
无论是进还是退,我都难以抉择,这种困扰已经很久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敏求的《野塘杂兴(其一)》,表达了作者对于仕途进退的思考和人生选择。首句“仕进固所愿,贫贱亦所忧”揭示了诗人对仕途成功的渴望以及对贫困低微处境的忧虑。接着,“抱璞不自珍,过取则足羞”暗喻自己怀才不遇,若过度追求名利会感到羞耻。诗人倾向于在宁静的野外生活,驾一叶小舟,“寂寞滨,横此野水舟”,寻求内心的平静。
“时乎傥可为,肯逊伊与周”表达了诗人不甘于平庸,期待有所作为,不愿逊色于古代贤人如伊尹和周公。最后两句,“著书俟百世,亦可轲与丘”表明他愿意选择著书立说,以流传后世,即使不能像孔夫子和颜回那样伟大,也希望能留下自己的思想痕迹。整首诗体现了诗人深思熟虑后的进退抉择,以及对个人价值实现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