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肃赴三团营
明 · 徐渭
万里从戎赴朔屯,新秋骑服杂凉温。
南人煤火满京国,东道高牙壁苏门。
貂贱不妨吹季子,剑长久巳识王孙。
客中如此良堪住,枉说风沙昼夜昏。
南人煤火满京国,东道高牙壁苏门。
貂贱不妨吹季子,剑长久巳识王孙。
客中如此良堪住,枉说风沙昼夜昏。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渭所作的《送子肃赴三团营》,通过描绘主人公万里从戎、赴边疆的情景,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与壮丽。
首句“万里从戎赴朔屯”,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远赴边疆的壮志豪情,万里之遥,显示出征途的遥远和艰难。接着“新秋骑服杂凉温”一句,描绘了初秋时节边疆特有的气候特点,既有凉爽又有温暖,暗示了边塞环境的多变与挑战。
“南人煤火满京国,东道高牙壁苏门”两句,对比京城与边疆的生活,京城繁华热闹,而边疆则显得冷清荒凉,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边疆戍守者的孤独与艰辛。同时,“东道高牙壁苏门”也暗含了对友人即将前往的边疆之地的尊重与敬意。
“貂贱不妨吹季子,剑长久巳识王孙”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季子指的是战国时期的吴公子季札,他以礼待人,忠诚守信;王孙则是指贵族子弟,这里借指友人。这两句诗通过赞美友人的品质与才能,表达了诗人对其的敬仰与期待。
最后,“客中如此良堪住,枉说风沙昼夜昏”两句,是对边疆生活的总结与感慨。尽管边疆生活艰苦,但在这里居住也自有其价值与意义,不必过分强调风沙的恶劣。诗人通过这句诗,既表达了对友人的鼓励与支持,也流露出对边疆戍守者崇高精神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疆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边防将士的英勇与坚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