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晴望青山
宋 · 周紫芝
世间尤物如异人,青山不入诸山群。
晚来浓翠欲成滴,雨后数鬟高切云。
人言兹山下埋玉,太白祠扉落岩谷。
至今樵牧无斧斤,馀润油然归草木。
往岁小生来酹公,秋山未霜叶尚绿。
是时落日在屋梁,彷佛如照公眉目。
今我不乐湖水滨,青山到眼无朝昏。
更欲再拜望拱木,公已乘鸾上天门。
帝乡渺渺不知处,谁能为我招清魂。
死生夜旦何足道,不敢复作湘累文。
晚来浓翠欲成滴,雨后数鬟高切云。
人言兹山下埋玉,太白祠扉落岩谷。
至今樵牧无斧斤,馀润油然归草木。
往岁小生来酹公,秋山未霜叶尚绿。
是时落日在屋梁,彷佛如照公眉目。
今我不乐湖水滨,青山到眼无朝昏。
更欲再拜望拱木,公已乘鸾上天门。
帝乡渺渺不知处,谁能为我招清魂。
死生夜旦何足道,不敢复作湘累文。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名为《雨晴望青山》。诗中描绘了雨后青山的美丽景象,以及对逝去先贤的怀念之情。
首句“世间尤物如异人,青山不入诸山群”以比喻手法,将青山比作世间罕见的珍奇之物,独特而不同凡响。接着,“晚来浓翠欲成滴,雨后数鬟高切云”描绘了雨后青山的翠绿与高耸,仿佛雨后的山峦如同女子的发髻,直插云霄,生动形象。
“人言兹山下埋玉,太白祠扉落岩谷”则表达了对山下可能埋藏的珍贵之物的遐想,同时提及了太白祠,暗示了对古代先贤的敬仰。接下来,“至今樵牧无斧斤,馀润油然归草木”描述了山林的自然状态,强调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有限,自然界的恩泽最终回归于草木之中。
“往岁小生来酹公,秋山未霜叶尚绿”回忆了过去的一次拜访,那时秋天的山还未被霜染,树叶依然绿意盎然。诗人通过这一场景,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先贤的敬仰之情。“是时落日在屋梁,彷佛如照公眉目”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仿佛夕阳的余晖照亮了先贤的面容。
最后,“今我不乐湖水滨,青山到眼无朝昏”表达了诗人当前的生活状态,虽然身处湖畔,但心中所思仍是青山,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先贤的怀念。“更欲再拜望拱木,公已乘鸾上天门”表达了诗人希望再次向先贤致敬的愿望,但遗憾的是,先贤已经升天,无法再相见。“帝乡渺渺不知处,谁能为我招清魂”表达了对先贤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先贤所在之地的向往。“死生夜旦何足道,不敢复作湘累文”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创作的谨慎,不愿再像屈原那样哀叹生命。
整首诗通过对雨后青山的描绘,以及对逝去先贤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以及对生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