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邹平县城
莺迁必乔木,鹿食惟野苹。
生物咸得性,单人正飘零。
解鞍憩邹邑,落日登故城。
岱宗虽峻极,济水殊未清。
东陵死盗蹠,遗突浼山灵。
於陵栖仲子,小廉何足称。
临眺转哀郁,何以慰孤征。
伏生夙所慕,华寝翔林坰。
注释
离离:茂盛的样子。原:平原。
黍:黍子。
蔚蔚:茂盛的样子。
莺:黄莺。
乔木:高大树木。
鹿:鹿。
野苹:野生的车前草。
咸:都。
性:本性。
飘零:孤独、漂泊。
邹邑:地名。
故城:旧城。
峻极:极高。
殊:很。
东陵:地名。
盗蹠:盗跖,古代恶名昭彰的人。
於陵:地名。
仲子:隐士。
小廉:微小的廉洁。
称:值得称赞。
临眺:远望。
孤征:孤独的旅程。
伏生:历史人物,精通《尚书》。
华寝:华丽的寝宫。
翔:飞翔。
坰:郊外。
翻译
茂盛的原上黍苗绿油油,柏叶青翠一片蔚然。黄莺迁徙定会选高大的树木,鹿儿只吃野外的车前草。
万物各得其所,我却独自漂泊无依。
在邹邑解开马鞍稍作休息,夕阳下登上古老的城墙。
泰山虽然高峻无比,济水却依然浑浊不清。
东陵被盗贼侵犯,盗跖之名玷污了山灵。
於陵的仲子隐居,他的廉洁名声算不得什么。
远望令人更加哀伤,如何安慰这孤独的旅程。
我仰慕伏生的学识,他在华丽的寝宫外的树林中游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偏远山城的秋景和诗人的哀怨心情。开篇“离离原黍茂,蔚蔚柏叶青”写出了秋天原野上高粱繁盛,柏树叶子翠绿欲滴的景象,同时也映射出一种萧瑟孤寂的情怀。
“莺迁必乔木,鹿食惟野苹”则是对自然界生物依季节变化而生长、动物按习性觅食的描写,但在诗人眼中,这些生命力并未带给他任何慰藉,只强化了他的孤独感和飘零感。
“解鞍憩邹邑,落日登故城”表明诗人放下马鞍,在一个古老的县城里,随着夕阳的降临,他登上了这座充满历史沉淀的城堡。这里的“故城”不仅是物理上的旧城,更蕴含着对往昔岁月的追忆。
“岱宗虽峻极,济水殊未清”通过对山川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困顿和对未来迷茫的态度。即使是雄伟险峻的山脉,也无法让他心中的混沌得到澄清。
“东陵死盗蹠,遗突浼山灵”这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古代忠义之士的怀念,以及对那些被时光湮灭的英雄事迹的惋惜。东陵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个忠臣或烈士的墓地,而“盗蹠”则是指后世轻视或遗忘这些英灵的事迹。
“於陵栖仲子,小廉何足称”诗人提到在古墓旁徘徊,感叹自己微不足道的小节操根本不值一提。这里的“小廉”可能是指诗人自己的节操或成就,而“於陵”则增加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托哀思的情怀。
“临眺转哀郁,何以慰孤征”表达了诗人面对这片古老而又寂寞的山城,内心的悲伤和迷茫。他在寻找能够慰藉自己孤独行旅之心的东西,但这种哀愁似乎无从解脱。
“伏生夙所慕,华寝翔林坰”这一句中,“伏生”可能是指古代某位隐逸或高士,而“夙所慕”则表明诗人对这样的高洁生活充满向往。然而这种生活状态对于他来说,却像是遥不可及的理想。
综观全诗,谢肃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的描写,以及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自己在登临古城时所体会到的孤独、哀愁以及对过去的怀念。诗中的意境辽阔,情感深沉,是一首充满了哲思与情操的佳作。
词语解释
哀郁的意思:忧郁。 晋 石崇 《王明君词》:“哀鬱伤五内,泣泪湿朱缨。”...
柏叶的意思:(1).柏树的叶子。可入药或浸酒。 唐 刘禹锡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之十七:“当香收柏叶,养蜜近梨花。”(2).指柏叶酒。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太簇正月》:“梅花舒两岁之装,柏叶泛三光之酒。” 唐 杜甫 《人日》诗之二:“樽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 仇兆鳌 注:“ 崔寔 《四民月令》:元旦进椒、柏酒。椒是玉树星精,服之令人却老。柏是仙药,能驻年却病。” 清 钱谦益 《人日示内》诗之一:“银幡头上衝愁阵,柏叶尊前放酒兵。”...
岱宗的意思:(1).即 泰山 。 泰山 旧谓居五岳之首,为诸山所宗,故称。《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 岱宗 。” 孔 传:“ 岱宗 , 泰山 ,为四岳所宗。” 唐 杜甫 《望岳》诗:“ 岱宗 夫如何? 齐 鲁 青未了。” 清 唐孙华 《东岳宙》诗:“ 岱宗 首羣岳,巖巖镇 鲁 疆。”(2).古代谓人死后灵魂归 泰山 。故以 岱宗 指死亡。《文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常恐游 岱宗 ,不復见故人。” 李善 注引《援神契》:“ 太山 ,天帝孙也,主召人魂。” 南朝 宋 鲍照 《松柏篇》诗:“...
得性的意思:《诗·小雅·鱼藻》“鱼在在藻” 毛 传:“鱼以依蒲藻为得其性。”后以“得性”谓合其情性。 南朝 宋 谢灵运 《道路忆山中》诗:“得性非外求,自已为谁纂。”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草木不夭,昆虫得性。” 唐 刘禹锡 《沓潮歌》:“介鲸得性方逍遥,仰鼻嘘吸扬朱翘。”...
东陵的意思:(1).《庄子·骈拇》:“ 伯夷 死名於 首阳 之下, 盗跖 死利於 东陵 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於残生伤性,均也,奚必 伯夷 之是而 盗跖 之非乎!”后因以“东陵”代称 跖 。《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 南荆 之跋扈, 东陵 之巨猾。” 李善 注:“ 东陵 , 盗跖 也。” 清 钱谦益 《次韵徐叟文虹七十自寿》之四:“悠悠名利笑排场,屈指 东陵 更 首阳 。”(2). 汉 邵平 的别称。 唐 杜甫 《园人送瓜》诗:“ 东陵 跡芜絶, 楚 汉 休征讨。园人非故侯,种此何草草!” 宋 周...
伏生的意思:汉 时 济南 人,名 胜 ,或云字 子贱 。原 秦 博士,治《尚书》。 始皇 焚书, 伏生 以书藏壁中。 汉 兴后,求其书已散佚,仅得二十九篇,以教于 齐 鲁 间。 文帝 即位,闻其能治《尚书》,欲召之。然 伏生 年已九十馀,老不能行,乃诏太常使掌故 晁错 往受之。 西汉 《尚书》学者,皆出其门下。相传所撰有《尚书·大传》三卷,疑为后学杂录所闻而成。参阅 清 陈寿祺 《尚书大传序录》。 明 方孝孺 《叶用宾赞》:“閲百年之变故,儼一代之仪刑。是盖齐乎 秦 伏生 之寿,而庶几 汉 管寧 之清者乎!...
伏生的意思:汉 时 济南 人,名 胜 ,或云字 子贱 。原 秦 博士,治《尚书》。 始皇 焚书, 伏生 以书藏壁中。 汉 兴后,求其书已散佚,仅得二十九篇,以教于 齐 鲁 间。 文帝 即位,闻其能治《尚书》,欲召之。然 伏生 年已九十馀,老不能行,乃诏太常使掌故 晁错 往受之。 西汉 《尚书》学者,皆出其门下。相传所撰有《尚书·大传》三卷,疑为后学杂录所闻而成。参阅 清 陈寿祺 《尚书大传序录》。 明 方孝孺 《叶用宾赞》:“閲百年之变故,儼一代之仪刑。是盖齐乎 秦 伏生 之寿,而庶几 汉 管寧 之清者乎!...
故城的意思:◎ 故城 gùchéng[old city] 过去的城市吾逢楚,观 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史记·春申君列传·赞》...
孤征的意思:单身远行。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 唐 陈子昂 《晚次乐乡县》诗:“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赐环》:“奉母而孤征,奔父丧於僻壤。逢人问信,覩物伤怀。”...
何足的意思:犹言哪里值得。《史记·秦本纪》:“﹝ 百里傒 ﹞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六:“ 颖 心愴然,即寤,语诸左右,曰:‘梦为虚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贽 《复夏道甫》:“再勤学数年便当大捷矣,区区一秀才,何足以为轻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但因言语跟着时代的变化,将来还可以有新的复译本的,七八次何足为奇,何况 中国 其实也并没有译过七八次的作品。”...
何以的意思:[释义](1) (代)〈书〉用什么。何以教我。(作状语) (2) (代)为什么。既经说定;何以变卦?(作状语) [构成]动宾式:何|以...
解鞍的意思:解下马鞍。表示停驻。《史记·李将军列传》:“ 广 令诸骑曰:‘前!’前未到 匈奴 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之三:“严驾越风寒,解鞍犯霜露。” 唐 虞世南 《饮马长城窟行》:“轻骑犹衔勒,疑兵尚解鞍。” 宋 姜夔 《扬州慢》词:“ 淮 左名都, 竹西 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峻极的意思:(1).《礼记·中庸》:“发育万物,峻极於天。” 郑玄 注:“峻,高也。” 孔颖达 疏:“言圣人之道高大,与山相似,上极于天。”后以“峻极”谓极高。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嵩 岱 不託地,则不能竦峻极,概云霄。”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譬夫游沧海者徒惊其浩旷;登 太山 者但嗟其峻极。”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西望双峯峻极,氤氲云表者, 大明山 也。”(2).谓极为陡峭。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久之别,已下午,遂从右上,小径峻极,令其徒偕。”...
离离的意思:(1).盛多貌。《诗·小雅·湛露》:“其桐其椅,其实离离。” 毛 传:“离离,垂也。” 郑玄 笺:“其实离离,喻其荐俎礼物多於诸侯也。” 孔颖达 疏:“言二树当秋成之时,其子实离离然垂而蕃多,以兴其 杞 也其 宋 也二君於王燕之时,其荐俎众多。”《文选·张衡<西京赋>》:“神木灵草,朱实离离。” 薛综 注:“离离,实垂之貌。” 前蜀 贯休 《经弟妹坟》诗:“泪不曾垂此日垂,山前弟妹塚离离。” 宋 叶适 《哀巩仲至》诗:“君文蚤贵重, 蜀 锦载胡车,离离三千首,雅正排淫哇。”(2).浓密貌。 三国 魏...
临眺的意思:◎ 临眺 líntiào[ascend a height and look far into the distance] 在高处远望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杜甫《登兖州城楼》临眺林海...
林坰的意思:亦作“ 林埛 ”。郊野。《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夫緑驥垂耳於林埛,鸿雀戢翼於污池,褻之者固以为园囿之凡鸟,外厩之下乘也。” 李善 注引《尔雅》:“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埛。” 唐 杜甫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朝仪限霄汉,客思迴林坰。” 宋 王安石 《寄吴氏女子》诗:“姑示汝我诗,知嘉此林坰。” 宋 王安石 《寄吴氏女子》诗:“姑示汝我诗,知嘉此林坰。” 金 党怀英 《新泰县环翠亭》诗:“山英莫相嘲,我虽朝市如林埛。”...
落日的意思:◎ 落日 luòrì[setting sun] 夕阳...
飘零的意思:[释义](1) (动)(花叶等)凋谢坠落。深秋时节;树叶飘零。(作谓语) (2) (动)比喻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 [构成]并列式:飘+零...
乔木的意思:[释义](名)树干高大,主干和分枝有明显区别的木本植物,如松、柏、杨、白桦等。 [构成]偏正式:乔(木...
人正的意思:即人元。 夏 历的岁首。 汉 班固 《白虎通·三正》:“十三月之时,万物始达,孚由而出,皆黑,人得加功,故 夏 为人正,色尚黑。”...
山灵的意思:(1).山神。《文选·班固<东都赋>》:“山灵护野,属御方神。” 李善 注:“山灵,山神也。” 元 房皞 《送王升卿》诗:“我欲从君觅隐居,却恐山灵嫌俗驾。” 清 林则徐 《塞外杂咏》:“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郭沫若 《月蚀》:“我们 四川 的山灵水伯远远在招呼我。”(2).山间出产的珍异食物。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舒心的列山灵,陈水陆, 张君瑞 合当钦敬。”(3).昆虫名。彝族民间史诗《梅葛》第三部七:“岩上‘伯幺’有三对,河坝‘山灵’有二对,人人见了都喊打。”原注...
生物的意思:[释义](名)自然界中由活质构成并具有生长、发育、繁殖等能力的物体。动物、植物、微生物都是生物。 [构成]偏正式:生(物 [例句]生物的种类。(作定语)...
蔚蔚的意思:同“ 鬱鬱 ”。1.茂盛貌。《宋书·隐逸传·陶潜》:“浑浑长源,蔚蔚洪柯。羣川载导,众条载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 续范亭 《黄河楼远眺》诗:“浩浩荡荡,全是正气,蔚蔚苍苍,皆有生机。”(2).抑郁。《后汉书·张衡传》:“愁蔚蔚以慕远兮,越 卬州 而愉敖。”《后汉书·仲长统传》:“彼之蔚蔚,皆匈詈腹诅,幸我之不成,而以奋其前志,詎肯用此为终死之分邪!”...
小廉的意思:小事上的廉洁。因非大德,故曰小廉。 汉 贾谊 《新书·益壤》:“布衣者,饰小行,竞小廉,以自託于乡党邑里。”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上:“﹝小人﹞无朋则无党,而饰曲谨为学术,假小廉为操守。”...
莺迁的意思:亦作“鸎迁”。《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嚶嚶。出自幽谷,迁於乔木。”嘤嘤为鸟鸣声。自 唐 以来,常以嘤鸣出谷之鸟为黄莺,故以“鶯迁”指登第,或为升擢、迁居的颂词。 唐 卢照邻 《五悲·悲今日》:“各自云腾羽化,谷变鶯迁,鸣香车於闕下,曳珠履於君前。” 前蜀 毛文锡 《喜迁莺》词:“芳春景,暖晴烟,乔木见鶯迁。传枝偎叶语关关,飞过綺丛间。” 元 陈樵 《送乌经历归二十韵》:“几时嗟蠖屈,后日看鸎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今称人迁官曰‘鶯迁’,本《诗经》‘迁于乔木’之义。按《伐...
仲子的意思:(1).对兄弟中排行为第二者的尊称。《诗·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踰我里。” 高亨 注:“仲,兄弟行列在第二的称仲。”(2).犹次子。 宋 王安石 《示平甫弟》诗:“万檣如山屹不动,嗟我仲子行亦止。”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年伯》:“ 嘉靖 辛丑榜 王 大司马 思质 ,督 蓟 辽 …… 后王 仲子 麟洲 ,分藩 江 右 ,与 鄢 絶不往还。”《明史·刘铉传》:“﹝ 鉉 ﹞仲子 瀚 以进士使南方。”...
足称的意思:值得称道。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全 赵 之袨服丛臺,方此为劣 临淄 之挥汗成雨,曾何足称。”《隋书·王韶元岩等传赞》:“ 元巖 王韶 ,任当彼相,并见严惮,莫敢为非,謇諤之风,有足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