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观大兴师所藏宋椠施注苏诗本敬题其后赏析

观大兴师所藏宋椠施注苏诗本敬题其后

清 · 姚颐
漫堂昔镂苏诗集,标名注者吴兴施。
天吴紫凤剧颠倒,初白庵主为诟訾。
庐山真面在何许,嘉泰遗椠空嗟咨。
欻然满堂色皆动,谁其藏者今吾师。
司谏绝识名当时,该洽助以吴顾禧。
都梁太守广年谱,如善注《选》家学贻。
序笔亲邀渭南伯,楷法特倩安抚司。
不辞独反乌台案,要令家习眉山诗。
我观宋人所注集,颇多神明相护持。
临川功臣雁湖李,元代镌梓今犹垂。
黄笺陈疏重天社,帙飘版落惟宋祁。
山谷更传二史笔,外集别集全豹窥。
苏之注者尤号夥,唐赵沈黄俱劫灰。
梅溪卅卷特完好,誵讹或恐赝鼎为。
自非施家作述力,景星凤皇争睹谁。
惜哉十二仙人佩,风烟缥缈何年飞。
正如槜李李太仆,五百家注韩退之。
留余仅此吉光羽,彫残又饱蟫鱼饥。
简蟠科斗文字缺,行乱蚯蚓形模欹。
虽然断圭总至宝,如九石鼓余庆归。
吾师论诗脱臼蹊,妙抉骨髓遗毛皮。
浣花旧编已断手,笠屐新图行洗眉。
他时双璧照艺苑,明星千古开云逵。
会当从师校且读,不数上空由仪词。

鉴赏

这首清代姚颐的诗《观大兴师所藏宋椠施注苏诗本敬题其后》通过对宋椠施注苏诗本的细致描绘和高度评价,表达了对古籍珍品的赞叹与敬仰之情。诗人首先提及了宋代诗人苏轼诗集的注释版本,尤其是吴兴施氏的注本,认为其价值非凡。接着,诗人提到庐山真面般的诗篇难以寻觅,而施氏注本却如稀世珍宝,令人感叹。

诗人赞赏了宋代注释家如司谏、吴顾禧等人的学识,以及他们对苏诗的深入理解和传承。诗中提到的都梁太守广年谱和《选》家学贻,进一步强调了这些注本的学术渊源。诗人还提到了宋代刻本的流传,如李元代的镌梓,以及黄笺陈疏中的重要文献。

然而,诗人也指出梅溪三十卷虽完好,但仍可能存在伪造的风险,强调施家的贡献对于保存苏诗注本的重要性。同时,诗人惋惜古代注释家如十二仙人佩的流失,将施注本比作槜李李太仆注韩愈的珍贵。

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对师承校读的期待,认为这部施注苏诗本将如同双璧照亮艺术殿堂,成为后世研究的重要资源。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深沉,充分展示了诗人对中国古诗注本的热爱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