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此庵真赞赏析

此庵真赞

宋 · 释慧空
此据胡床捉尘拂老和尚,恶手段不可近傍。
曾将千五百斤铁枷,顿在山僧项上。
而今笔下见之,亦自心惊胆丧。
得人一尺,还人一丈。
愿以此百亿佛刹微尘数不可说劫,为之寿量。
于其中间荷负杨歧重担,倒跨三脚驴儿。
奔走四海之龙象。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禅宗诗人释慧空之手,名为《此庵真赞》。诗中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位高僧的非凡气度与修行境界。

首句“此据胡床捉尘拂老和尚”,开篇即以“胡床”这一禅林中的器具,形象地展现了老和尚的坐姿,暗示其修为深厚,不拘小节。接着,“恶手段不可近傍”一句,既是对老和尚高深佛法的侧面描写,也暗含了对世间凡俗行为的不屑与超越。

“曾将千五百斤铁枷,顿在山僧项上”这一句,通过夸张的描述,展现了老和尚面对艰难困苦时的坚韧与无畏,铁枷象征着重重困难与束缚,而“顿在山僧项上”则表现出老和尚能够轻松化解这些挑战,体现了其深厚的内功与智慧。

“而今笔下见之,亦自心惊胆丧”则从旁观者的角度,表达了对老和尚超凡脱俗境界的敬畏之情。这种敬畏不仅源于对其修行成就的赞叹,更在于对其精神力量的深刻感受。

“得人一尺,还人一丈”这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老和尚慷慨大度、乐于助人的性格特点。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品质的高度赞扬,也是对佛法中“施与”的精神的体现。

最后,“愿以此百亿佛刹微尘数不可说劫,为之寿量”表达了对老和尚长久修行、功德无量的敬仰之情。同时,通过“荷负杨歧重担,倒跨三脚驴儿。奔走四海之龙象”这一系列形象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老和尚在修行道路上的艰辛与执着,以及其影响深远,如同龙象般引领众生走向解脱的伟岸形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和尚非凡修行经历和人格魅力的描绘,展现了禅宗文化中对于智慧、慈悲、坚韧与超越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传达了对佛法精神的崇高敬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