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四安返杭易车而舟对雪感赋
清 · 杨葆光
水居喜有舟,推篷见残雪。
昨朝途遇雨,破被冷如铁。
壮士不畏寒,腔中有热血。
嗟彼趋炎者,炙手可使热。
暖酒拥肉屏,围炉据金穴。
安知茅舍中,高卧有清节。
况当频年兵,骨肉动隔绝。
军前战衣薄,坐使肌肤裂。
忆昔李凉国,袭蔡亦人杰。
江南带甲多,连兵一何拙。
将才良不易,世事那可说。
鲰生虽无才,龊龊殊不屑。
生与哙等伍,羞为论优劣。
班超非异人,燕然有铭碣。
拔剑起雄心,摩崖纪余烈。
但愿战功成,莫咏《新昏别》。
昨朝途遇雨,破被冷如铁。
壮士不畏寒,腔中有热血。
嗟彼趋炎者,炙手可使热。
暖酒拥肉屏,围炉据金穴。
安知茅舍中,高卧有清节。
况当频年兵,骨肉动隔绝。
军前战衣薄,坐使肌肤裂。
忆昔李凉国,袭蔡亦人杰。
江南带甲多,连兵一何拙。
将才良不易,世事那可说。
鲰生虽无才,龊龊殊不屑。
生与哙等伍,羞为论优劣。
班超非异人,燕然有铭碣。
拔剑起雄心,摩崖纪余烈。
但愿战功成,莫咏《新昏别》。
鉴赏
这首清代杨葆光的诗《自四安返杭易车而舟对雪感赋》以雪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境遇的感慨和个人志向。首句“水居喜有舟,推篷见残雪”描绘了诗人舟居所见的冬日景象,透露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接着,“昨朝途遇雨,破被冷如铁”通过雨后寒冷的对比,暗示了生活的艰辛。
诗人以“壮士不畏寒,腔中有热血”自比,表达坚韧不屈的精神,对那些追求权势、贪图安逸的人发出“嗟彼趋炎者,炙手可使热”的讽刺。他感叹战乱带来的骨肉分离,军人的艰苦,“军前战衣薄,坐使肌肤裂”,与富贵人家的奢华形成鲜明对比。
诗人引用历史人物李凉国和班超的事迹,表达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自己不甘平庸的决心,“拔剑起雄心,摩崖纪余烈”。最后,他以“但愿战功成,莫咏《新昏别》”收尾,表达了期望建功立业的愿望,而不愿沉溺于儿女情长。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生活体验,又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