诃林怀古同诸公作
阛阓百万家,中有梵王殿。
雄风固所存,古色不自炫。
遥遥三千载,春光递流转。
曾是虞翻宅,昔为赵佗甸。
九州不一姓,兴废如邮传。
如何一塔地,独使卢能擅。
须发彼所捐,宝之若旒弁。
至今菩提树,根基互相禅。
中心半枯朽,万叶犹葱茜。
佛法始东来,经纶多纠缠。
宗风振自兹,宇内为一变。
继以首楞严,羽翼相后先。
奇文阐妙义,笔授留遗砚。
乃知最上乘,枢纽存斯院。
镇以铁浮图,千佛皆身现。
干霄七层起,锢地重台奠。
锡以罗汉画,神彩流唐绢。
听法有睡猿,拥彗向人面。
访古驻干旄,开轩极流眄。
行厨具尊酒,老衲供茶宴。
集木啭黄鹂,拂池度双燕。
朱萼槛外明,青峰楼上见。
遥钟发暮景,刻漏催壶箭。
车马一分镳,将归有馀恋。
鉴赏
此诗《诃林怀古同诸公作》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创作。诗中描绘了诃林(即今之广州)的历史变迁与自然景观,融合了佛教文化与人文情怀,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首句“粤山自北来,西城势宽衍”,开篇即以磅礴之势描绘了广州西城的广阔景象,山川自北而来,气势恢宏。接着“阛阓百万家,中有梵王殿”两句,点出城市繁华与宗教文化的共存,梵王殿的存在彰显了佛教在城市中的影响力。
“雄风固所存,古色不自炫”则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敬畏,虽历经千年,古色古香的文化气息依然留存。接下来的“遥遥三千载,春光递流转”则以时间的长河为背景,描绘了历史的更迭与季节的变换。
“曾是虞翻宅,昔为赵佗甸”两句,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展现了诃林作为岭南文化中心的历史地位。随后“九州不一姓,兴废如邮传”一句,以广阔的视角审视历史的兴衰更替,强调了历史的流动性和无常性。
“如何一塔地,独使卢能擅”则聚焦于诃林的一座古塔,赞美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接下来的“须发彼所捐,宝之若旒弁”表达了对古塔的崇敬之情,将其视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至今菩提树,根基互相禅”一句,借菩提树象征佛教文化的传承与交融,强调了佛教对诃林乃至整个岭南地区文化的影响。接下来的“中心半枯朽,万叶犹葱茜”描绘了菩提树的现状,虽然树心已朽,但枝叶依然茂盛,象征着佛教精神的永恒与生命力。
“佛法始东来,经纶多纠缠”两句,回顾了佛教传入中国的历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接下来的“宗风振自兹,宇内为一变”则强调了佛教文化对诃林乃至整个世界文化格局的影响。
“继以首楞严,羽翼相后先”通过引用佛教经典《首楞严经》,进一步强调了佛教思想的深远影响。“奇文阐妙义,笔授留遗砚”则赞美了佛教文献的宝贵价值,以及它们对后世的启示作用。
“乃知最上乘,枢纽存斯院”表达了对佛教最高境界的理解,认为诃林的这座寺院是佛教智慧的汇集之处。“镇以铁浮图,千佛皆身现”描绘了寺院内的铁塔,千佛形象显现,象征着佛教信仰的普遍性和深邃性。
“干霄七层起,锢地重台奠”通过描绘铁塔的高耸与稳固,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崇高与坚实。“锡以罗汉画,神彩流唐绢”则赞美了壁画的艺术价值,以及它们所传达的佛教精神。
“听法有睡猿,拥彗向人面”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展现了诃林僧侣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访古驻干旄,开轩极流眄”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探索与欣赏,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行厨具尊酒,老衲供茶宴”描绘了僧侣们的生活场景,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日常化与生活化。“集木啭黄鹂,拂池度双燕”通过自然界的生动画面,展现了诃林的生机与活力。
“朱萼槛外明,青峰楼上见”则通过色彩的对比,描绘了诃林的美丽景色。“遥钟发暮景,刻漏催壶箭”通过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车马一分镳,将归有馀恋”表达了诗人对诃林的依恋与不舍,以及对历史与自然的深深感慨。
整首诗以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诃林的历史文化底蕴与自然风光之美,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文化、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