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用前韵奉酬梦符学录
绵绵武功裔,尚不废箕裘。
洒然落妙语,一破万古忧。
文章本道德,作者通神谋。
惜其命不达,白首犹饭牛。
学者愿识面,或比韩荆州。
儒冠真误身,未免妻子愁。
长安游侠儿,生不辨田畴。
儒有不黔突,此辈饫珍羞。
左右夹燕赵,出入跨骐骝。
富贵即称贤,宁辨清浊流。
乃知读万卷,不如持尺矛。
斯言虽有激,亦为智者投。
古人愿执鞭,如或不可求。
君看授业生,已为公与侯。
飒然灌园翁,零落守旧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行己对友人梦符学录的回应之作,通过对比不同人生选择和命运,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读书与从政、坚守与妥协等多重主题的思考。
首句“子卿五言法,气格厉劲秋”赞美友人的诗歌风格如同秋天般刚劲有力,暗示其作品充满力量与深度。接着“绵绵武功裔,尚不废箕裘”赞扬友人家族传承的武功精神并未因时代变迁而废弃,暗含对友人品格与家风的敬佩。
“洒然落妙语,一破万古忧”赞扬友人言语中的智慧与洞察力,能够化解千古以来的忧虑,展现出其思想的深刻与广博。接下来“文章本道德,作者通神谋”强调文章应当源于道德,作者应具备通晓世间策略的智慧,体现了对文学与道德关系的重视。
“惜其命不达,白首犹饭牛”表达对友人未能实现理想抱负的惋惜之情,同时“学者愿识面,或比韩荆州”则表达了希望更多学者能认识并学习友人的愿望,将友人与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相提并论,进一步提升了其声望。
“儒冠真误身,未免妻子愁”批判了儒家传统观念中过于拘泥于学术而忽视生活实际的问题,指出这种观念有时会令学者及其家人陷入困境。随后“长安游侠儿,生不辨田畴”通过对比游侠儿的自由与豪放,讽刺了某些学者的迂腐与脱离实际。
“儒有不黔突,此辈饫珍羞”再次强调了学者与游侠的不同生活方式,前者致力于学问而可能忽视生活的基本需求,后者则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接着“左右夹燕赵,出入跨骐骝”描绘了游侠儿的豪迈与自由,他们身边环绕着燕赵之地的英雄豪杰,出入时乘坐骏马,展现了他们的非凡气度。
“富贵即称贤,宁辨清浊流”指出在追求富贵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变得不清不楚。最后“乃知读万卷,不如持尺矛”提出观点,认为广泛阅读虽好,但实际行动更为重要,持有一把短剑(尺矛)更能体现个人的价值与能力。
“斯言虽有激,亦为智者投”表明这些言论虽然带有激愤,但也是对智者的忠告,提醒人们在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结尾“古人愿执鞭,如或不可求”表达了古人愿意为理想付出一切,但若无法实现,则宁愿放弃,体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理解。
“君看授业生,已为公与侯”通过对比,指出那些接受教育的学生,最终成为了公侯级别的显贵人物,暗示了教育与社会地位之间的联系。最后“飒然灌园翁,零落守旧丘”以一位老农的形象结束,象征着那些坚守传统、默默耕耘的人们,尽管生活平凡,却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不同人生选择的对比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现实、教育、社会地位等多个层面的深入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平衡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