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城
明 · 秦璠
兵家轻发是亡师,二十余年计弗迟。
主辱岂堪防鸟喙,功成犹自感鸱夷。
风尘渺渺夫椒恨,烟浪茫茫笠泽思。
海舶未遥臣种死,留侯能不一攀追。
主辱岂堪防鸟喙,功成犹自感鸱夷。
风尘渺渺夫椒恨,烟浪茫茫笠泽思。
海舶未遥臣种死,留侯能不一攀追。
鉴赏
这首诗《范蠡城》由明代诗人秦璠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范蠡的描绘,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慨与对英雄命运的思考。
首联“兵家轻发是亡师,二十余年计弗迟”,开篇即以兵法为引子,指出轻率行动可能导致失败的教训,同时强调了长期策略的重要性。这里暗含了对历史中因急躁而致败的例子的反思。
颔联“主辱岂堪防鸟喙,功成犹自感鸱夷”进一步深化主题,通过“鸟喙”和“鸱夷”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在君主蒙羞时,即使功成名就也难以避免遭受非议或不幸的命运。这不仅是对范蠡个人经历的感慨,也是对历史上众多英雄人物命运的普遍反思。
颈联“风尘渺渺夫椒恨,烟浪茫茫笠泽思”运用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广阔而深远的意境,将历史的沧桑与人物的情感融为一体,使得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历史长河中的悲欢离合与无尽思绪。
尾联“海舶未遥臣种死,留侯能不一攀追”则以范蠡最终选择隐退,远离权力中心,与汉初名臣张良(留侯)相比较,表达了对范蠡智慧与决断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人物如何在权力与自由之间做出选择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范蠡生平的回顾与评价,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理解,更蕴含了对人生选择、权力与自由关系的哲学思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