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道之什
明 · 湛若水
坎坎击鼓,于樵之巅。
乃荐乃献,尹公之贤。
于贤维何,德义迁迁。
坎坎击鼓,烟霞之下。
乃咏乃歌,饯尹公者。
于咏维何,德音雅雅。
亦既击鼓,亦既考钟。
以宴以乐,公坐于宫。
维公在宫,威仪颙颙。
击鼓喤喤,考钟锵锵。
以乐以宴,公坐于堂。
维公在堂,德容不忘。
维钟维鼓,维瑟维琴。
何以假之,嗣此德音。
维此德音,维樵之岑。
维琴维瑟,维钟维鼓。
维以足蹈,维以手舞。
其乐未央,公晏灵府。
作乐歌舞,出饯尹公。
声影悬矣,送之九龙。
九龙跃跃,导之以樵风。
谁其主之,兀厓来同。
乃荐乃献,尹公之贤。
于贤维何,德义迁迁。
坎坎击鼓,烟霞之下。
乃咏乃歌,饯尹公者。
于咏维何,德音雅雅。
亦既击鼓,亦既考钟。
以宴以乐,公坐于宫。
维公在宫,威仪颙颙。
击鼓喤喤,考钟锵锵。
以乐以宴,公坐于堂。
维公在堂,德容不忘。
维钟维鼓,维瑟维琴。
何以假之,嗣此德音。
维此德音,维樵之岑。
维琴维瑟,维钟维鼓。
维以足蹈,维以手舞。
其乐未央,公晏灵府。
作乐歌舞,出饯尹公。
声影悬矣,送之九龙。
九龙跃跃,导之以樵风。
谁其主之,兀厓来同。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湛若水的《凝道之什》,描绘了对尹公的尊崇和送别场景。诗中通过“坎坎击鼓”、“烟霞之下”等意象,展现出热烈而庄重的仪式感,象征着对尹公品德与才智的赞美。诗人运用“德义迁迁”、“德音雅雅”等词语,强调尹公的高尚品德和优雅风范。在送别之际,既有音乐相伴(瑟琴、钟鼓),又有舞蹈助兴,体现出欢乐而又深情的氛围。
诗的结构紧凑,情感深沉,通过“维公在宫”、“维公在堂”的反复,强化了尹公的地位和威严。最后,以“九龙跃跃”、“导之以樵风”象征尹公的离去,以及“谁其主之,兀厓来同”的疑问,表达了对尹公未来的祝福和期待。整体上,这是一首表达敬仰与祝福的送别诗,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感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