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夜坐应诏
隋末唐初 · 杨师道
玉琯凉初应,金壶夜渐阑。
沧池流稍洁,仙掌露方漙。
雁声风处断,树影月中寒。
爽气长空净,高吟觉思宽。
沧池流稍洁,仙掌露方漙。
雁声风处断,树影月中寒。
爽气长空净,高吟觉思宽。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玉琯:古代的一种管乐器,象征着时光流逝。金壶:古代计时器,这里指夜晚即将过去。
沧池:深蓝色的池塘。
仙掌:宫殿中的装饰物,常有露珠寓意仙境。
漙:液体积聚或浓稠。
雁声:秋天的大雁叫声。
树影:月光下的树影。
爽气:清爽的气息。
高吟:大声吟诵诗歌。
翻译
玉琯的清凉之声刚刚响起,夜晚的金壶时钟渐渐临近尾声。深蓝色的池水开始清澈,仙人手掌上的露珠正慢慢凝聚。
大雁的鸣叫声在风中时断时续,月光下树影显得格外清冷。
清新的空气充满整个天空,高声吟诵诗篇让思绪变得开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初秋的夜晚场景,充满了静谧和清凉的意境。"玉琯凉初应,金壶夜渐阑"表达了一种时间流逝、夜深人静的氛围,其中“玉琯”比喻月光,“金壶”象征夜晚的宁静与深沉。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如“沧池流稍洁,仙掌露方漙”,表现了秋天清新的水质和微妙的露珠,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雁声风处断,树影月中寒"则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让人感受到初秋夜晚的凉爽和空旷。其中“雁声”暗示了季节的转换,而“树影月中寒”则是对夜色深沉与秋意渐浓的描绘。
"爽气长空净,高吟觉思宽"表达了诗人在这宁静的夜晚中感受到了心灵的解脱和舒展。"爽气"指的是清新的空气,而“长空净”则是对环境纯净无垢的赞美。“高吟觉思宽”中的“高吟”表达了诗人在这宁静夜晚中吟诵诗歌的场景,"觉思宽"则显示出诗人的心境得到了放松和扩展。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心旷神怡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