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钱申伯病起二首(其一)
宋 · 张元干
一室维摩老,长年法喜游。
苦心翻贝叶,痴坐写蝇头。
可是文园病,何堪杞国忧。
我知公健在,骨相合封侯。
苦心翻贝叶,痴坐写蝇头。
可是文园病,何堪杞国忧。
我知公健在,骨相合封侯。
注释
一室:独居一室。维摩老:维摩诘,佛教人物,此处指修行者。
法喜:佛法带来的喜悦。
苦心:专心致志。
贝叶:古代印度用来写经的贝多树叶。
蝇头:形容极小的文字。
文园病:形容过于专注于学问而身体衰弱。
杞国忧:源自《列子》中的典故,形容无端的忧虑。
公健在:您身体健康。
骨相:面相,古人认为可以通过观察人的骨骼形状预测命运。
封侯:古代封赏有功之臣,此处比喻功成名就。
翻译
一位名叫维摩的老者独居一室,常年沉浸于佛法的喜悦之中。他专心致志地研读佛经,甚至在极小的蝇头小字上书写经文。
这仿佛是汉代文人杨修般的病态专注,却承受着无端的忧虑。
我知道您精神矍铄,不必担忧,您的面相显示您将来定会因功封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张元干的作品,名为《喜钱申伯病起二首(其一)》。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如下:
首先,“一室维摩老,长年法喜游”两句描绘了诗人在书房中沉浸于佛学研究的场景。“维摩”指的是《维摩诘所经》,即《维摩诘经》,这是佛教重要的经典之一。在这里,“一室”象征着一个专注的空间,而“长年法喜游”则表明诗人对佛法的深入研究和乐在其中。
接着,“苦心翻贝叶,痴坐写蝃头”两句展示了诗人的刻苦钻研和对学问的执着。“贝叶”指的是用貝殼制成的书板,古代用于书写;“蝃头”则是形容字迹极细。在这里,这两种描写强调了诗人学习和创作时的专注与努力。
然而,“可是文园病,何堪杞国忧”两句却转换了情绪。“文园”可能指的是书房或学堂,而“病”则表明这里有疾病发生;“杞国忧”则是用古代典故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担忧。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在个人生活中遭遇困难时,仍旧不忘国家大事的深沉情感。
最后,“我知公健在,骨相合封侯”两句转向了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公健在”可能指的是朋友或同僚的健康状况,而“骨相合封侯”则是用来比喻诗人与其友人之间深厚的关系和互相扶持。
整首诗通过描写书房生活、学问钻研、个人疾病、国家忧虑以及朋友间的情谊,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时也反映出了宋代士大夫阶层对于学问、友情和国家命运深切关怀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