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除体二首答黄鲁直教授(其二)
宋 · 晁补之
建鼓求亡子,初昧学所之。
除去日月多,及此岁未迟。
满国和巴人,若士谁与知。
平陆不推舟,客行当来兹。
定居厌屋庐,风雨劳所思。
执鞭慕昔人,孰与并此时。
破裘不御冬,要假完腋裨。
危言则来诟,慎密又逢讥。
成德尚如是,薄志安能期。
收声复藏热,雷火忽然微。
开口且复欢,是事置勿推。
闭眼可内视,独复不自为。
除去日月多,及此岁未迟。
满国和巴人,若士谁与知。
平陆不推舟,客行当来兹。
定居厌屋庐,风雨劳所思。
执鞭慕昔人,孰与并此时。
破裘不御冬,要假完腋裨。
危言则来诟,慎密又逢讥。
成德尚如是,薄志安能期。
收声复藏热,雷火忽然微。
开口且复欢,是事置勿推。
闭眼可内视,独复不自为。
注释
建鼓:击鼓。亡子:失散的儿子。
初昧:起初不明。
巴人:指巴蜀地区的人。
平陆:平坦的陆地。
慕昔人:向往古人。
完腋裨:完整的袖子。
危言:直言。
薄志:浅薄的志向。
雷火:比喻激情。
置勿推:不必深究。
翻译
击鼓寻找失散的儿子,起初不明白学习的方向。除去过去的日月太多,现在追赶还不算晚。
满城都是和顺的巴人,谁能理解我这样的士人。
在平坦的路上不再划船,旅行者应来到这里。
长久居住厌倦了房屋,风雨中思绪纷飞。
手持马鞭向往古人,又有谁与我共此时。
破旧的皮衣抵挡不了寒冬,需要借来完整的袖子。
直言会引来责骂,谨慎又会遭受讥讽。
成就品德尚且如此艰难,浅薄的志向怎能期待实现。
收敛话语隐藏热情,雷火般的激情忽然消退。
开口暂且欢笑,此事不必深究。
闭上眼睛内心自省,独自一人无需自我欺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以建除体的形式表达了对时局和个人境遇的感慨。诗中,诗人以寻找失子的比喻,暗示自己在学术上的迷茫和追求。他感叹在动荡的时代,很难找到理解自己的同道,如同满国巴人,知音难觅。他寓居他乡,怀念家乡,对过去的贤人持鞭求学的行为表示羡慕,同时揭示了自己在言论上遭受指责和批评的困境。诗中提到即使穿着破旧的皮衣也无法抵御严冬,表达了生活的艰辛。诗人认识到,保持沉默和谨慎虽然会招致非议,但高尚的品德仍需坚持,不能轻易放弃。最后,他决定暂且放下烦恼,享受当下,通过闭目内省,自我调适,寻求内心的平静。整首诗情感深沉,反映了诗人面对世事变迁和个人挑战的复杂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