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送吴正仲婺倅归梅溪待阙赏析

送吴正仲婺倅归梅溪待阙

宋 · 梅尧臣
山水东阳去未去,朋亲苕霅朝复朝。
更无越相逃名舸,犹看吴王送女潮。
海燕归齐声满屋,溪梅开过子生条。
明年十月吏迎处,七里滩前棹奏箫。

拼音版原文

shānshuǐdōngyángwèipéngqīntiáozhàcháocháo

gèngyuèxiāngtáomíngyóukànwángsòngcháo

hǎiyànguīshēngmǎnméikāiguòshēngtiáo

míngniánshíyuèyíngchùtānqiánzhàozòuxiāo

注释

东阳:地名,指东阳县。
朋亲:朋友和亲戚。
苕霅:古代地名,位于今浙江一带。
越相:指越地的官员或使者。
吴王送女潮:典故,指吴王夫差送公主出嫁之事。
海燕归齐:海燕从南方飞回北方。
子生条:指新梅枝条的生长。
吏迎处:迎接官员的地方。
七里滩:河流名,可能指特定的地理景观。
棹奏箫:划船时演奏箫乐。

翻译

山水之间的东阳路还远未走完,亲友在苕霅两地每日来往不断。
再没有像越地那样的逃避名声的船只,还能看到吴王当年送别女儿的潮水情景。
海燕飞回齐地,屋内充满它们的叫声,溪边梅花已开过,新生的枝条显现出来。
到了明年十月,官吏们会在迎接的地方,于七里滩前演奏箫乐庆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为好友吴正仲送别之作,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待。首句“山水东阳去未去”,描绘了友人即将离开东阳的情景,暗示着旅程的遥远和不确定性。次句“朋亲苕霅朝复朝”则写出诗人与亲友每日在苕霅河畔送别的场景,流露出深深的友情和亲情。

“更无越相逃名舸,犹看吴王送女潮”两句,运用典故,以“越相逃名舸”暗指友人离去,而“吴王送女潮”则象征着友人此行的壮丽景象,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对离别的浪漫想象。

“海燕归齐声满屋,溪梅开过子生条”通过海燕归巢和溪边梅花开放的意象,寓言友人归家的温馨与希望,以及岁月流转的自然寓意。

最后,“明年十月吏迎处,七里滩前棹奏箫”展望了来年十月友人在七里滩迎接新官职时的热闹情景,以箫声作结,既显出对友人仕途顺利的祝愿,又带有一丝离别的感伤。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借景抒情,既有送别的深情,又有对友人未来的美好期许,展现了梅尧臣诗歌的细腻与深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