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清樽送杨长史先生南归
明 · 周叙
前有樽酒,听我浩歌。
人生功成身既退,对酒不饮当如何。
疏傅还家头未白,散尽黄金宴宾客。
陶公晚赋归去辞,醉倚东篱玩秋色。
先生早岁守名州,曳裾更向王门游。
曾分光禄黄封酿,屡泛宫筵白玉瓯。
只今脱却朝簪去,归隐云林最深处。
时同北海倒芳樽,日对南山得佳句。
衡门三径镇长开,载酒从人问字来。
兴酣高卧北窗下,清风明月共徘徊。
人生功成身既退,对酒不饮当如何。
疏傅还家头未白,散尽黄金宴宾客。
陶公晚赋归去辞,醉倚东篱玩秋色。
先生早岁守名州,曳裾更向王门游。
曾分光禄黄封酿,屡泛宫筵白玉瓯。
只今脱却朝簪去,归隐云林最深处。
时同北海倒芳樽,日对南山得佳句。
衡门三径镇长开,载酒从人问字来。
兴酣高卧北窗下,清风明月共徘徊。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文人雅士归隐田园的宁静画面。诗人以“前有樽酒,听我浩歌”开篇,渲染出一种豪放洒脱的氛围。接着,“人生功成身既退,对酒不饮当如何”,表达了功成名就后选择隐退的豁达态度,与饮酒不饮的矛盾情感形成对比,引人深思。
“疏傅还家头未白,散尽黄金宴宾客”、“陶公晚赋归去辞,醉倚东篱玩秋色”两联,分别引用了汉代疏广和晋代陶渊明的典故,赞颂他们晚年归隐的高洁志趣,通过对比展现了不同历史人物在功成名就后的不同选择和生活态度。
“先生早岁守名州,曳裾更向王门游”描绘了主人公早年为官的经历,而“曾分光禄黄封酿,屡泛宫筵白玉瓯”则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展现了其曾经的荣华富贵和高雅生活。
“只今脱却朝簪去,归隐云林最深处”是全诗的高潮,直接点明了主人公放弃官场,回归自然的决定,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时同北海倒芳樽,日对南山得佳句”、“衡门三径镇长开,载酒从人问字来”、“兴酣高卧北窗下,清风明月共徘徊”等句,则生动描绘了归隐后的生活情景,既有与友人的欢聚畅饮,又有独处时的静谧思考,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整首诗通过对主人公归隐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认同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