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再游铁佛寺致奠王庭光赏析

再游铁佛寺致奠王庭光

金末元初 · 王寂
竹杖芒鞋过虎溪,素琴浊酒记仝携。
嗟君死日无千驷,约我来时赠只鸡。
满地馀花春寂寂,半岩苍桧雨凄凄。
悲凉人散黄昏后,万木号风野鸟啼。

鉴赏

这首诗是金末元初诗人王寂所作的《再游铁佛寺致奠王庭光》,通过描绘再访铁佛寺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故友王庭光的深切怀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逝去友情的哀思与追忆。

首联“竹杖芒鞋过虎溪,素琴浊酒记仝携”,以竹杖芒鞋的形象,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踏访山林的情景,与友人一同携琴饮酒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流露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这里的“虎溪”不仅指出了地点,也暗含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勇敢面对自然的豪情。

颔联“嗟君死日无千驷,约我来时赠只鸡”,直接抒发了对故友去世的哀痛之情。以“无千驷”表达对逝者生前财富的感慨,而“赠只鸡”则体现了生前的简单约定与友情的真挚,对比强烈,更显出失去好友的悲痛与不舍。

颈联“满地馀花春寂寂,半岩苍桧雨凄凄”,通过春日花落、岩石上苍翠的桧树在雨中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寂静凄凉的氛围,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哀伤与孤独。

尾联“悲凉人散黄昏后,万木号风野鸟啼”,以黄昏后人散、万木在风中呼啸、野鸟哀鸣的场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情的深深怀念与哀悼,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友情、生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词语解释

悲凉的意思:[释义](形)悲哀冷落,着重于寂寞冷落,多用来形容环境与人的心情的溶合。 [构成]并列式:悲+凉 [例句]悲凉的歌声。(作定语)心情悲凉。(作谓语)...

虎溪的意思:溪名。在 江西省 九江市 南 庐山 东林寺 前。相传 晋 慧远法师 居此,送客不过溪,过此,虎辄号鸣,故名 虎溪 。 唐 李白 《庐山东林寺夜怀》诗:“霜清 东林 鐘,水白 虎溪 月。” 唐 王维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诗:“暮持筇竹杖,相待 虎溪 头。” 明 顾大典 《青衫记·刘白谒元》:“ 香炉 日照,秀色氤氲; 芙蓉 縹緲, 虎溪 旧约难寻, 莲社 从谁讨。”...

黄昏的意思:[释义](名)傍晚,日落以后星出以前的时候。 [构成]偏正式:黄(昏 [例句]黄昏时分;百鸟归巢。(作定语)[同义]傍晚[反义]拂晓、黎明、破晓...

寂寂的意思:◎ 寂寂 jìjì[still;quietly;silently] 形容寂静寂寂人定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庭院寂寂。——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寂寂荒山...

芒鞋的意思:亦作“ 芒鞵 ”。用芒茎外皮编织成的鞋。亦泛指草鞋。 唐 张祜 《题灵隐寺师一上人十韵》:“朗吟挥竹拂,高揖曳芒鞋。” 宋 苏轼 《宿石田驿南野人舍》诗:“芒鞵竹杖自轻软,蒲荐松牀亦香滑。”《西游记》第四三回:“芒鞋踏破山头雾,竹笠冲开岭上云。” 闻一多 《死水·大鼓师》:“一角斜阳倒挂在檐下,我蹑着芒鞋,踏入了家村。”...

凄凄的意思:◎ 凄凄 qīqī(1) [cold]∶形容寒凉风雨凄凄。——唐· 杜牧《阿房宫赋》(2) [sad]∶形容悲伤凄凉凄凄不似向前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千驷的意思:(1).四千匹马,言马多。《论语·季氏》:“ 齐景公 有马千駟,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何晏 集解:“ 孔 曰:‘千駟,四千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虽有窃 秦 之爵,千駟之富,不足贵也。” 唐 温庭筠 《和周繇广阳公宴嘲段成式》诗:“ 齐 马驰千駟, 庐 姬逞十三。”(2).犹千乘。《孙子·作战》:“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駟,革车千乘……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素琴的意思:不加装饰的琴。《礼记·丧服》:“祥之日,鼓素琴,告民有终也,以节制者也。” 汉 秦嘉 《留郡赠妇诗》之三:“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晋书·隐逸传·陶潜》:“﹝ 陶潜 ﹞性不能音,而蓄素琴一张,弦徽不具。” 唐 李白 《古风》之五五:“安识紫霞客,瑶臺鸣素琴。”...

只鸡的意思:一只鸡。常指菲薄的祭品。 南朝 梁简文帝 《徵君何子哲先生墓志铭》:“ 桥 曰隻鸡, 徐 称酹素。” 唐 周昙 《淳于髠》诗:“穰穰何祷手何賷,一呷村浆与隻鸡。” 李光 《赠别穉兰即次其赠别春航原韵》:“匹马 西泠 辞故旧,隻鸡南国弔 徐 常。”参见“ 隻鸡斗酒 ”、“ 隻鸡絮酒 ”。...

竹杖的意思:竹制的手杖。《汉书·西域传赞》:“睹犀布、瑇瑁则建 珠崖 七郡,感枸酱、竹杖则开 牂柯 、 越嶲 。”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仙翁遗竹杖, 王母 留桃核。” 清 唐孙华 《次和酬恺功院长见怀一百韵》:“颇恋桃笙稳,行烦竹杖持。”...

浊酒的意思:◎ 浊酒 zhuójiǔ[unfiltered wine] 未滤的酒浊酒一杯家万里。——宋· 范仲淹《渔家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