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开禧元年四月自中都挈家还乡寓居城南十二月迁居柳溪上其夜大雪初一日盖宰来访约过县斋为一日款深夜而归赋此(其五)赏析

开禧元年四月自中都挈家还乡寓居城南十二月迁居柳溪上其夜大雪初一日盖宰来访约过县斋为一日款深夜而归赋此(其五)

宋 · 汪莘
彻骨寒谁觉,回骸暖自醒。
直须人悄悄,方得物亭亭。
性伏涵三极,心开烛万灵。
有僧肥臃肿,怪我瘦竛竮。

注释

彻骨:极度寒冷。
寒:寒冷。
觉:察觉。
回骸:回归原形。
暖:温暖。
自醒:自我苏醒。
直须:必须。
人悄悄:无人打扰。
物亭亭:万物姿态。
性伏:本性深藏。
涵:包含。
三极:天地人三极。
心开:心灵开放。
烛:洞照。
万灵:世间万物。
僧:和尚。
肥臃肿:肥胖。
怪:惊讶。
我瘦竛竮:我消瘦。

翻译

彻骨的寒冷谁能察觉,只有回归原形才能自我温暖苏醒。
必须在无人打扰的静谧中,万物才能展现出它们的姿态。
人的本性深藏包含着天地人三极的道理,心灵开放能洞照世间万物。
有个和尚身体肥胖,惊讶于我为何如此消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清冷孤寂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彻骨寒谁觉,回骸暖自醒"表达了诗人在严寒中独自感受到的深层次的冷意,同时也暗示着他的内心世界并不为外界所共鸣,他的温暖是自己独有的。"直须人悄悄,方得物亭亭"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孤寂和静谧,是在不被打扰的情况下,诗人才能够与自然之物达到一种平静和谐的状态。

"性伏涵三极,心开烛万灵"这一句,则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在世界,他的情感和性格如同深不可测的大海,而他的心灵却像灯火一样照亮了一切。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的高洁自守,也展示了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有僧肥臃肿,怪我瘦竛竮"这两句,则是诗人通过对比来强调自己的个性和处境。诗人与那位胖墩墩的僧人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可能代表了一种世俗的丰满和满足,而诗人的瘦削则象征着他的精神追求和生活的清贫。

整首诗通过对冷暖、静谧与打扰、内心光明与外在黑暗等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孤寂生活的接受和热爱,以及他对内在世界深刻感悟和无限追求。